[ 索引号 ] | 11500107450388938X/2021-0002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 体裁分类 ] | 规划计划 |
[ 发布机构 ] | 九龙坡区发展改革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1-04-09 | [ 发布日期 ] | 2021-04-09 |
重庆市九龙坡区数字经济产业规划(2020—2025年)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二是数字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三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先导性突出,四是产业融合成为发展主引擎,五是产业组织向平台化生态演变,六是多元共治成为核心治理方式。数字经济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利用数字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有利于构建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市场框架和制度保障。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和市政府安排部署,推动数字经济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特编制本规划。
一、背景形势
(一)国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特征,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共识,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议程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延伸,数字经济持续改变着各行业生产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有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新旧发展动能转变。过去十年,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和可数字化交付服务的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整体服务出口增长速度。
2018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达到2.9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出口的比例高达50%,数字经济的规模估计占全球生产总值的4.5%至15.5%之间,其中中国和美国是引领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G20的17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8.3万亿美元,OECD的32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为23.7万亿美元,APEC的14个成员国数字经济规模为21.9万亿美元,金砖五国数字经济规模也超过6万亿美元。各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均超过50%,德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90%,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南非、巴西、加拿大等12个国家产业数字化占比也均超过80%。
(二)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产品、服务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提质增效的新变量、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从数字经济内部结构看,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为各行各业提供充足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奠定数字经济发展坚实基础;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与各领域融合渗透加深,推动经济社会效率、质量提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跨界融合,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占GDP比重达到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24.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1%,占GDP比重达到27.6%,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6.4万亿元,在GDP中占比达到7.1%,在数字经济中占比为20.5%。据市场调研机构统计,中国5G网络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5G用户达13.9亿人,市场规模达6.6万亿元。随着5G、物联网等发展,通讯设备接入数量和承载能力提高,终端消费者增多,中国的数据量将在2025年达48.6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7.8%,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
(三)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市正依托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等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平台,礼嘉智慧公园等智慧城市场景,两江云计算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坚持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产业运行呈现“智能产业生态加快完善、智能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补链加快推进、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智能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加快形成”五大特点,制造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农业数字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供应链管理、全程物流、“互联网+物流”、快递速运、共同配送、冷链物流等智慧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2019年,重庆市获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左右,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近30万户,电商平台企业超过3000个。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海康威视重庆基地二期等项目在重庆落地,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80个,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40个,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9%。
二、发展基础及态势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大力实施“光网九龙坡”“互联网小镇”“无线九龙坡”和物联网专用通信网络建设等系列工程,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全区光纤到户端口数60余万个,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率100%,实现农村区域光网及4G网络全覆盖;建成4G基站6057个、5G基站1011个,NB—IoT基站达1235个,实现东部窄带物联网全覆盖;杨家坪商圈、石桥铺商圈、3A及以上旅游景区、行政服务大厅及分中心等45个公共区域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二)总体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积极顺应和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集聚起大量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新经济领军企业和重点项目集聚落户,成功引进李开复创新工场和创新奇智西区总部、中科院邬江兴院士智慧网络、短视频·渝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公园、阿里体育电子竞技、兵科院西南分院、航天信息西南研发中心、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润泽科技集团拟在九龙坡打造润泽科技重庆大数据中心及超级算力中心。2019年,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百亿,数字经济体量位居全市前列,培育汽车电子、仪器仪表等数字经济规上工业企业40家、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200余家,其中市级重点软件企业18家,40家数字经济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88.4亿元,110家数字经济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8.5亿元。
(三)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数字化装备普及改造有力推进,培育戴卡捷力节能汽车铝合金轮毂生产智能工厂等市级智能工厂3家、中铝萨帕宽幅薄壁铝挤压及深加工数字化车间等市级数字化车间16个,推动华世丹动力科技通机智能制造信息集成系统等1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通过认定,数量位居全市第二。传统装备逐步向精密装备演进,中电天时联合重庆理工自主研发时栅位移传感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格力控制器物料智能管控等14个项目入选2019年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重庆慧都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云服务资源池。杨家坪商圈智慧化升级加快推进,引进盒马鲜生等一批优质商家,实践探索转变新零售模式,有机整合消费者、产品、购买场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实现实体与网络智慧化结合。以华润大厦、江厦星光汇智能楼宇改造为试点,探索智能楼宇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化管理经验。
(四)城市数字化治理成效初显
以建云迁云、集约建设、数据治理、融合应用、安全保障为目标,推进“管云、管数、管用”工作,完成58个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迁移比例达到83%,22个系统完成整合、整合比例达到3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项目被评为2019年全国智慧城市典型地区实践案例。积极探索智慧审批、“秒批”新模式,创新开发“一窗通办”系统实现1个窗口受理15个部门306项业务。聚焦中梁山华福隧道、华福路、白彭路等管养主干道路,大力实施道路智慧照明改造工作,积极搭建物联网平台,有机整合地图综合应用、无线采集、路灯综合监控、协同办公、综合评价、专家分析、设施管理及应用维护等功能,同期能源消耗降低30%—40%。全民健康信息化体系不断完善,形成1000万余份电子病历、110万余份居民健康的数据资产,全面建成区属公立医疗机构HIS、LIS、PACS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区卫生信息专网82个有关单位全覆盖。
对表对标先进地区发展,我区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总体规模体量小、发展质量差。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不高,相关产业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层次处于价值链下游水平。二是同质化发展严重、集聚能力弱。引进的电子信息终端制造企业以非一流品牌、非核心配套为主,与其他区产品、市场布局相似度高,业态分布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先发优势。三是重点企业项目少、扶持力度小。区内重大项目、龙头企业落户少,未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对独角兽企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对投资、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引导培育、创新资源对接、市场嫁接等方面的引导。四是专业化人才欠缺、创新成效低。区内高端人才稀缺,本地化人才培育载体不够、手段不强、人才层次不高,企业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弱,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动力支撑不足。五是专项政策不健全、匹配执行难。缺乏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数字经济企业培育等专项政策,惠企政策力度不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等区级财税支持政策出台慢,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六是体制机制束缚大、部门合力小。部门责任分工不清晰,相互协同不足,难以形成推动发展合力,缺乏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具体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实施“五五部署”,以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新动力,构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建成全市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全国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重要引领,充分挖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加快数字经济技术、产品、管理、服务、模式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育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作为关键创新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
突出特色。立足九龙坡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服务、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数字经济新业态。
深化应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度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赋能引领作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便捷优质的数字化便民服务。
市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作用,强化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吸引高校、研究机构、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发挥多元主体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展机制、生态体系。
开放带动。坚持外部资源引进与本地能力培育相结合,积极引进和用好全球数字化创新发展成果,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与要素资源,以大视野推动实现数字经济大开放、大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全面普及,数字经济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重点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数字经济成为引领九龙坡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区数字经济产值突破1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60%以上;汇聚产值规模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1—2家,汇聚数字经济领域中高端人才5万人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1.大数据产业。以应用为导向,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加强大数据在重点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加快建立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整合、交易等服务平台,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能力。
发展数据加工分析业务。鼓励大数据企业优化数据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开展数据标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分析等业务。鼓励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数据采集,建立企业数据中心。以石桥铺江厦星光汇、万科023创意园区等作为大数据产业聚集区的载体,吸引一批大数据企业入驻,面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服务创新、产品研发、营销运维等数据资源分析挖掘业务。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对行业和市场数据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采集、汇聚、整合、存储,支持合作建设行业数据库,开发数据产品。
加强大数据技术创新力度。联合行业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和创新网络等各方力量,加强大数据软件业的关键技术研发,面向商务、金融、教育、医疗、物流、环保、政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保护等领域开发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展大数据创新创业示范,增强大数据领域创新创业能力,扶持大数据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深化大数据的行业创新应用。大力发展大数据服务业,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挖掘服务、技术外包服务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面向生物分析、地理地质、交通导航等拥有海量数据的领域,支持大数据分析处理相关软件研发和示范应用。深度分析与挖掘城市数据资源,发展辅助决策、统计分析等大数据智能化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配置能力和宏观决策科学性。建设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在政务、交通、健康、教育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推动誉存金融大数据研究院、重庆传晟大数据科技集团总部基地、智慧健康精准服务解决方案等项目落地。
2.人工智能产业。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发,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加快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充分利用区内高端研发机构、研发平台以及院士博士后工作站优势,构建以国家人工智能大科学工程、重大研发平台等战略科技力量为引擎的研发基地,以国际人工智能学院为磁石的人才基地,以重庆首条人工智能街区为范本的孵化基地,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鼓励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参与计算存储、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培育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细分领域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发展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客服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支持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以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分析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研发为支撑,推动“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加速人工智能产业汇聚、孵化与快速发展,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扩大人工智能示范应用。打造大数据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养老、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便捷化、惠普化。鼓励龙头企业内部“二次创业”,针对垂直行业应用,推出具有行业特点的专用人工智能软件及服务。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经济的深入融合,支持智能微创、辅助诊疗等云服务发展,吸引应用开发者,开发丰富的行业应用,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圈。
3.集成电路产业。围绕重点领域产业链,以芯片设计作为突破口,以封装测试和配套材料为补充,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需求,引进培育外部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企业,延伸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促进集成电路企业做强做大,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壮大EDA平台设计能力。加强EDA平台建设,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引入、采购等形式,加强EDA原始设计和EDA应用设计,瞄准人工智能、5G、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发量大面广的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片、网络通信芯片、智能穿戴设备芯片等,加强应用级设计。
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引入前端设计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核,加强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IP核引入力度,形成有体系的IP核。加快外延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等关键技术研发,引导芯片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应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专项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IP)等成果,与视频监控、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电源管理、汽车电子及物联网等领域整机企业,合作开发和应用各类芯片,实现自主芯片规模化应用。
加大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加快对接深圳、南京、北京等产业资源,引进一批封装、测试企业等集成电路各环节领军企业,加强集成电路专用装备、高端靶材、引线框架等配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支持集成电路优势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建设特色集成电路生产线,推进芯片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发展,加快瑜欣平瑞智能设备领域指纹芯片生产项目、数据通讯集成电路设计项目等项目推进。加快布局氮化镓、砷化镓、三维异构集成等非硅基集成电路产业,提升生产制造技术水平、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
4.智能超算产业。联合国内超算领域龙头企业和高校,推动核心产品技术研发和关键设备产业化。围绕区域和行业特色,探索商业化应用,形成多元、融合、共享的智能超算产业形态。
加快智能超算应用布局。聚焦智能产业和智能化应用,利用重庆现有数据中心基础优势,鼓励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重点行业的产品研发和应用需求,建设一批算力平台、开放平台、算法模型库、数据知识库等基础应用平台。拓展医疗影像识别、遥感图像分类、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对弈系统等实际应用,加快培育深度学习、生物医药、动漫渲染、过程控制、数据挖掘、金融分析、公共服务等新兴应用领域。
着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探索汽摩、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产业等支柱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宗申忽米网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园区内新媒体产业园、中工研院西南中心等平台型企业及其孵化企业,汇聚平台交易、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优势产品与服务。力争引进华为、SAP等国际一流企业,联合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合力打造以“工业互联网服务+应用”为主要特色的示范园区。
5.软件服务业。加强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发展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新型在线运营服务,促进传统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培育软件服务业生态群。
加大软件开发力度。发展面向工业、农业、服务业、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等领域的应用软件,重点发展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智能测控装置及核心智能制造嵌入式组态软件,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数字模型、仿真设计、测试验证等软件工具,打造工控软件特色产业基地。引进培育一批优势软件企业,围绕智能制造需求,开发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开放式智能制造软件平台等智能制造关键业务管理软件与系统。
研发技术服务平台和解决方案。依托梅安森、凯泽科技等企业,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示范应用,发展工业控制、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方面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围绕数字化应用系统开展社会化服务,实施一批应用示范项目,积极在交通物流、资源环境监测、应急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着力培育形成包括研发、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发展生态,激发强劲的发展潜力,奠定数字经济服务业快速集聚发展的基础。
加强发展载体建设。依托石桥铺IT数码商圈、二郎科技孵化园,不断强化软件及信息技术集聚区建设,突出楼宇载体与产业布局相融合,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培育亚德科技、四通都成、锐明、微克巴巴、慧都科技等大数据企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西南铝业等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
6.物联网产业。以功能平台为依托,推动物联网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物联网相关软硬件的规模化集成应用。发挥龙头引领企业的行业资源聚集优势,打造集设计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加强企业对接和支持。引导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对接引入士兰微、华工科技等物联网企业,做大做强大数据智能化、跨媒体感知计算、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等核心技术领域,围绕新型传感器等技术产品,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掌握核心知识产权。推动梅安森与中科云丛合作,在安防领域突破图像精准识别技术,推动北京融庆物联网公司突破溯源防伪系统建设开发技术。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依托煤科院、讯美科技等企业,深化与中兴软件、中移物联网的合作,建立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快物联网开发实验室建设,通过培育孵化,支持一批企业推进NB-IoT技术在智能水务、智能管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为全市物联网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适时申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打造行业领先的物联网创新和服务平台。
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新型敏感材料和器件研发及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优化,突破物联网基础性和核心关键技术,引导培育传感器企业向高端传感器和MEMS新型传感器发展。积极引入思科等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优势资源,加强区内企业与中移物联网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以应用服务为突破口,加大硬件制造和系统集成产业发展,搭建“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物联网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7.汽车电子产业。充分发挥本地龙头企业优势,鼓励加大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电控核心技术,加大车身电子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补齐车载电子核心产品短板。
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链。抓住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智能网联汽车广泛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突破等市场爆发风口,将市场优势和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鼓励相关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企业进入汽车电子重点领域。打造基于高性能传感器、数字仪表及定位模块及无线网络等为部件的车载电子产业链和以高端车身控制模块BCM+、自动空调系统、车灯光控制等产品为主导的车身电子产业链。
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在车载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高性能传感器和电控系统、专用芯片等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有所突破,在智能驾舱、车身控制、总线系统等领域深化与汽车电子核心芯片供应商及第三方企业的合作。推动现有车身控制器、汽车空调、车窗控制器、尾门控制器、灯光控制器等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全面提升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发展能力。
8.智能机器人产业。同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发展,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加大智能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构建完善的智能机器人研发、测试、制造、集成、服务体系。
推动发展工业机器人。围绕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产业链条各环节,突破人机协同、运动控制、精确参数辨识补偿等核心技术,巩固发展焊接、检测、喷涂、搬运、安防危险作业和救援等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发展电子行业专用机器人、双臂机器人、抛光打磨机器人等整机和减速器、伺服电机、视觉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积极布局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不断加大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集成应用。鼓励和培育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引进传感器、电机等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形成机器人配套产业链。
加快发展服务机器人。重点开展控制软件、机器人深度学习等基础技术研究,开发面向语音交互、机器视觉、人机共存、知识库等创新技术,发展养老、家政、教育、医疗、展示等服务机器人产品。鼓励服务机器人制造企业面向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拓展应用示范,以产品为导向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服务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关键技术,推动服务机器人第三方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检测能力建设。
9.智能硬件产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消费类智能硬件龙头企业,重点导入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终端产品,加快智能安防产品、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诊疗机器人等的研发,丰富现有产品种类,拓展智能硬件行业应用,构建完善的智能硬件产业集群。
推动智能手机提档升级。依托手机生产产业链优势,加速智能手机提档升级,攻占智能手机高端市场。积极推动低端智能机品牌企业导入5G通讯技术、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组等智能化技术,提升产品档次。着力引进关键环节如高端显示屏、关键模组等重大项目。对接华为、小米等国内排名前列的智能手机品牌制造商来九龙坡建设智能化车间工厂、数字化工厂,提升智能产品品质和产品附加值。
加快新型智能硬件研发。依托现有的集成电路、智能手机等产业基础,积极引进小米等国内一线可穿戴设备厂商,加强产品功能性、易用性、增值性设计能力,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供给模式。推动格力等家电企业导入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智能家居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家电设备终端的人工智能化水平。依托智能终端领域产业基础,重点对接北京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引进独角兽企业,加快建立智能家居完整生态。加强APP、应用软件的研发创新,为新型中高端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发展一系列具备联网、计算、优化功能的新型智能终端,推进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等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推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自动控制等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提升家居产品感知和互联互通能力。引进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搭建智能硬件开放平台,以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为切入点,为行业企业或创业者提供研发设计、数据存储与分析、硬件制造、营销支持、金融支持等全方位产业服务。
10.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通过引进、培育相关企业,着力提升汽车产品智慧网联水平,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大力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推广运用。
打造智能网联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力发展智能SUV、MPV汽车,积极鼓励车企建设网联平台,追踪采集产品使用信息,大数据引领支撑产品改进和服务提升。采取开放合作、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推动计算机视觉、先进传感、大数据、车联网、自主决策控制等智能技术在智能汽车及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重点加强传感器、车载芯片、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开发与产业化。促进车载信息系统、数据通信、信息安全、虚拟测试等智能汽车相关产业发展。
培育引进相关龙头企业。依托九龙坡工业高地优势,大力引进Continental、BOSCH等网联智能汽车零配件龙头企业,整合网联汽车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车载智能设备开发、专用通信系统开发、车路协同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形成合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有序推动道路交通系统智能化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发展。
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全行业在产业政策研究、标准体系建设、行业应用、内容制作、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针对庆铃、长安、力帆、恒通、迪马等汽车制造商的应用需求,拟定若干具体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相关标准体系和行业交流平台建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标准化快速发展。实施智能汽车军民融合发展专项,推动车辆电子控制、雷达、微机电系统等自主知识产权军用技术的转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整车企业生产深度融合,开发智能驾驶相关技术和产品。
1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围绕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加大智能制造核心装备的引进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和制造水平。
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发挥九龙坡在工程机械、通机、农机等领域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为绿色、高效、节能的智能装备制造业。鼓励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装备普及行动,推动制造企业在企业资源、制造执行、供应链、仓储物流管理等环节深化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企业以智能制造为突破方向,大力引进和培育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智能装备生产项目。
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企业。依托宏钢数控等企业,重点发展高精度数控车床、特殊加工机床等中高档数控装备,引导本地机械企业发展通用基础性零部件和控制系统、电主轴、工作台、导轨等关键功能部件,完善与整机发展相适应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促进数控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聚焦感知、控制、检测、物流等关键环节,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以军工和航空航天零部件产品为突破口,加快引进3D打印及增材制造装备项目,吸引相关企业集聚。依托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契机,引进物流装备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推进高速堆垛机、智能分拣机、高参数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装备研发。
12.数字内容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突出科技支撑和价值引领,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发展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据化,激发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活力,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产品内容。培养和引入智能产品软件研发、专业领域创客和孵化团队,打造数字内容创新生态系统,围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文化产业领域,重点突破AR、VR、MR等核心技术,创新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领域数字内容产品。在石桥铺商圈引入智慧家居、VR、电子竞技等新趋势、新奇特产品业态,增加和拓展体验专区,搭配新品发布或体验活动,为消费者带来颠覆性的购物体验及乐趣。抢抓公众生活娱乐方式转变的契机,鼓励和推动在线教育培训、视频直播、手机游戏等在线服务行业发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和智能终端、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在数字内容产业领域的应用。
因地制宜发展影视产业。发挥西彭影视拍摄基地优势,打造影视产业园,吸引国内知名影视公司来九龙坡拍摄电影产品,实现后期编辑、制作等数字内容本地化制作。定期举办微视频、微电影大赛,联合影视拍摄机构举办文化节和文化峰会,输出特色九龙坡数字文化。结合最新的网络直播蓬勃发展趋势及95后、00后群体新消费习惯,依托MCN短视频产业园等优势企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短视频直播、电竞游戏直播等互联网视频直播,形成从线上直播到线下景点、街区打造的全产业链条。
多渠道建设区域文化。鼓励企业挖掘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利用建川博物馆、沉香博物馆及黄桷坪钢琴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落优势,围绕华岩寺庙佛教文化、巴国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开埠文化、工业文化、黄漂文化等创作高品质数字文化IP精品,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打造九龙坡特色文化网络名片。加快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鼓励利用VR、全息投影等手段实现文物活化。依托九龙半岛黄桷坪文化创意资源,搭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扶持发展一批艺术设计、展览展示、影视制作等原创艺术产业,打造文化创意核心区,推动九龙坡文化建设。
(二)统筹数字经济载体布局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依托渝州路、二郎、石桥铺重点楼宇,大力发展大数据应用及软件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智能超算等产业集群。依托杨家坪、石桥铺商圈,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商贸集聚区智能化建设。依托九龙园区、西彭园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领域,推进园区企业智慧工厂建设,培育臻宝实业、嘉凌新科技、遨博机器人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的智慧园区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球知名的高端装备智造中心。依托九龙半岛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资源、黄桷坪文化创意资源,打造文化创意核心区,大力扶持发展艺术设计、展览展示、影视制作等原创艺术产业,完善文化创意全产业链,培育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文化产业领域新业态。
2.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光网九龙坡”建设,加快实现城市宽带网络“光纤入户”全覆盖,加快园区、商圈、商务楼宇等重点区域宽带网络优化升级,推进九龙园区和西彭园区企业的“光纤入厂房”。提升网络流量疏通能力,全面推进IPv4向IPv6演进升级,IPv6规模化部署。提升乡村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加快5G网络建设和商用部署,大力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全面开展NB-IoT、eMTC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应用创新发展。积极对接如中国汽研院、长安等车联网优势单位,推动LTE-V2X车联网试验评价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全区公共交通、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等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如智能垃圾桶、智能灯杆、智慧井盖等,广泛推动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基础配套建设。
3.打造协同平台体系。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平台。依托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理工大学等资源,支持发展创新创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产学研联动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形成创新创业新生态,通过平台对外提供相关服务,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工业企业大数据平台。打造覆盖重点企业基本信息、运行信息、财务信息、信贷信息、信用信息的数据平台,实时反映工业企业的各类综合数据,更好地为领导、部门提供企业、行业多方位信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动态数据,更好地监测企业风险、制定扶持政策、精准服务企业。打造全区政务大数据融合交换平台。构建政务大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体系,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汇聚、交换等管理机制,整合现有计算存储资源,加强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全面提升城市的智慧化运行管理和决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协同高效的数字经济统一管理机制,强化数字经济主管部门协调作用,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做好全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解决重大问题、部署实施重大工程,形成全区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推动各产业园区成立数字经济专项小组,负责宣贯落实数字经济重大规划及相关政策,并建立相关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发展合力。组建成立九龙坡区数字经济顾问委员会,建设大数据、集成电路、物联网、软件服务等12个子领域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组在“数字九龙坡”发展中的智囊参谋、技术决策、居中监督作用,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建议,为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及重大项目工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二)加大财税支持
统筹政府和市场多渠道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和创新平台相关资金支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数字经济补贴、税收减免、政府采购创新产品等政策研究,通过财政投入、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落实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数字经济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平台建设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建立九龙坡区数字经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支持数字经济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保险等方式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三)加强招商引资
用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平台,打破以产值规模、税收为标准的招商模式,聚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引进前沿科技企业和新业态新模式“头部”企业。立足汽摩产业、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软件服务、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5G等领域开展有针对性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围绕启迪数据云集团、重庆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龙头企业,突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大力实施“补链”招商、“强链”招商和“扩链”招商,推动整个产业联动发展。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与市级部门、重庆市大数据产业联盟保持常态化联系,及时跟进产业转移信息,充分挖掘招商资源,不断拓宽招商信息搜集渠道。
(四)壮大人才队伍
围绕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统筹利用重庆英才计划、英才大会和区内“金凤计划”等,引进一批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优秀青年人才。完善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对来九龙坡主持国家级/市级重点研发平台和重大创新项目的顶尖人才,采取“一人一策”方式给予科研奖励资助。加强与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联动,构建“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合力制定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培训计划,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五)优化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有利于创业创新主体、要素和相关机构联动发展的机制,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技术要素流动,促进多元“创业系”和“创业群落”发展,严格筛选出一批具备创新技术研发和创业经验的培训机构,为高技术人才提供有针对性地创业指导。支持专业机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社团组织面向辖区企业开展扶持企业上市、协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等培训和交流活动。完善园区交通、市政、生态、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切实解决如西彭园区、九龙园区C区等公共交通设施配给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