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事“码”上办 重庆打造AI赋能企业服务新生态
10月15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即日起上线运行。该应用聚焦国内助企服务共性痛点,打造3大核心场景、构建8大智能体,推动企业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传统模式”向“数智转型”跨越,着力形成AI赋能企业服务的新生态。
当前,传统企业服务模式面临多重堵点:惠企政策精准度不足,企业“找不到、看不懂、申报难”;问题解决不彻底,企业多头反映、部门牵头乏力;核心要素配置短缺,融资难、用能贵等问题仍未根治。在此背景下,重庆以数字化思维创新服务模式,推出迭代升级的“AI+企业码上服务”,成为破题关键。
“AI+企业码上服务”已于9月启动试运行,截至通气会召开时,已覆盖重庆市131万余家企业,受理企业问题诉求406件。从服务成效看,平均办理时长仅3个工作日,办结率达99%,实现了“办事不求人、有事码上办”,显著提升诉求一次解决率,为优化营商“软环境”、增强企业发展“硬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跨部门协同与数据整合方面,“AI+企业码上服务”打通了数字壁垒:归集重庆全市涉企政策1万余条、政策解读数据7000余条、资金支持类数据1000余条、要素保障类数据5000余条、创新发展类数据5000余条及服务保障类数据3000余条,畅通数据汇聚、供给、利用链路。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市级部门、区县、镇街及园区等多级服务力量,将分散服务内容整合为全流程服务;依托智能体实现诉求智能填写、分拨流转,打破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壁垒,让企业享受“一码通查”“一码通办”,办理时限较传统模式的1个月大幅缩短至3个工作日,服务覆盖企业从办事解难、政策获取到融资、招聘、技术合作的全生命周期。
智能化互动体验是应用的突出亮点。依托多模态感知、语音识别、大模型分析等关键技术,应用通过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交互技术,以智能多轮对话主动识别、补充企业诉求细节,实现“无感化”填报与一键提交,省去企业自主分类上报的繁琐环节。针对42类高频企业问题,智能体可自动识别并分办,1分钟内将工单推送至关联度最高的主管部门,实现“一窗交互”,大幅提升服务响应效率。
在政策服务上,“AI+企业码上服务”破解了企业“政策焦虑”:通过算法模型解析出22万个涉企政策精细化标签,关联企业信息后精准筛选可享政策,自动生成定制化“政策套餐”,彻底解决“找不到、看不懂、申报难、往返跑”痛点。今年以来,已通过该模式兑现工业和信息化项目804个,涉及资金12.9亿元。
为保障服务落地,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联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科技局等20个部门组建市级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发动38个区县(含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建立区县专班,为1万余家典型企业配备4000余名服务专员,结合“线下上门服务”与“线上智能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提供“一站式”兜底服务。
下一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将围绕“专员全配备、企业全上线、诉求全办结、结果全评价、企业全满意”的“四全一满意”目标,持续深化应用、强化督导,推动“AI+企业码上服务”从“建好”向“好用、有用、管用”迈进,使其成为重庆企业信得过、离不开的得力助手,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