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乘“数”而上 ,加“数”前行,助推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强调“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在数字赋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成效显著。
一、突出“数字监管”,赋能监管执法效能提升
努力构建可视可溯可靠的生态环境数字监管体系,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监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转变。一是创新非现场执法服务机制。现场检查频次降低50%,企业守法意识持续增强。31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传输有效率98.79%,推送事中调度信息1021条、事后督办线索59条,查处涉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2起。86家重点涉气企业安装392套用能监控,实时监控生产线与污染治理设施用能情况,预警推送并督促整改企业夜间生产未开治理设施、污染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638个。二是创新多跨协同监管机制。推动跨部门联动,违规线索互联、问题交办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处置效率提升60%。依托区城市运行治理中心,打造“扬尘一件事”典型应用,并在全区13个镇街实战运用,累计处置区内违规事件100余件。初步实现部门协同、数据共享、跨区联动和事件处置全流程可视化,形成事件信息闭环,事件处置率从30%提升至80%,处置效率从“按天计”到“按小时计”。三是创新基层巡查减负机制。数字化改革向基层延伸,减少镇街巡查任务70%。35个建筑工地全部安装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并联网,第一时间发现和督促整改扬尘污染问题112个;首次在全市安装“红外热成像+双光谱”高空瞭望系统,实现夜间秸秆焚烧等场景AI自动识别预警;强化提前预警,每月设定PM2.5平均浓度上限,超过限值系统即时启动预警,并结合气象条件筛选出站点周边各类疑似污染源,自动将筛选结果推送至相关部门、镇街,精准推送基层巡查任务,靶向巡查、高效处置。
二、突出“数字服务”,赋能行政服务水平提升
坚持人民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以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政务服务多场景智能应用,加快数字经济时代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升级。一是做优营商环境,规范管理无事不扰。在全区142家企业推行实施“五全四规范”环境管理机制(包含9方面569项环境管理事项),纳入“正面企业清单”,实现“无事不扰、微违免罚”,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搭建“五全四规范”线上平台,方便企业录入信息,创新生成环保二维码,建立“企业云档案”,实现“一码”全览、高效管理,有效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作为首批纳入企业,按照“五全四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发现、整治环境问题20余个,有效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极大降低环境风险。二是做好助企纾困,绿色发展减排增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经济效益。助力中铝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轧机油雾回收再生项目落地,上半年,回收利用110吨轧制油,降低成本104万元,每年将减少轧制油、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排放量220吨、19.4吨和 21吨,6年收回技改成本,同时,改善冷轧机车间工作环境,提高了产品质量。助力庆铃集团含油铁屑回收利用项目落地,实现集团内部5家子公司每年3000余吨含油铁屑资源化利用,每年降低成本3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三是做亮公众服务,知情参与共治共享。全市率先建成“九龙坡空气质量”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让群众有幸福感。多维度展示13个镇街大气环境质量、AQI和主要污染物浓度及变化趋势,使公众更加便捷了解空气质量现状。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助力形成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三、突出“数字发展”,赋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惠民有感展现新作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量在全市占比由10.4%下降至7.9%,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从中心城区垫底提升至第1,满意率达94.75%,提升20%。一是坚决筑牢环境安全底线。汇集38座水站、106个视频监控、“9+10+22+N"排口监测监控系统创新“环境应急一件事”,实现数字感知、事件生成、任务流转、问题处置、结果反馈“五步”闭环监管,快速处理水污染问题,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2023年6月8日,和尚山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视频监控系统发出江面疑似有油污预警。溯源、处置同步开展,利用“入河排口云地图”,20分钟锁定污染源头,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地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二是稳步降低群众投诉率。整合各信访投诉渠道数据,动态优化智能判别规则,构建智能信访调度系统。2023年1-10月,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3223件,同比下降22.9%。智能分析投诉区域、投诉对象,自动筛选热点投诉,生成各污染类型投诉区域热力图,为区域环境质量研判及措施决策提供辅助;规范办理机制,通过数据双向融通,实现各渠道投诉统一归口交办、归口回复;挖掘执法线索,对关键字、敏感词以及投诉量设置预警规则,对符合条件的信访投诉自动生成执法线索进行推送,提升投诉处置效率。三是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截至11月12日,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同比增加8天,暂排名中心城区第一,在全市25个区县相继发生重度污染情况下,未出现重污染天气。长江和尚山国考断面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位居主城都市区第2,今年1—4月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高水平创建“无废城市”,建设成果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先进典型专题刊载,被市委纳入重大改革进展给予充分肯定,“无废乡村”建设入选全市“无废城市”典型案例。
下一步,九龙坡区将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深化数字改革,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开创数字时代政府高效能治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