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 | 以生态之笔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从这场新闻发布会看九龙坡区“美丽生态城”建设
发布人:
李 彦 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姜 波 区规划自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定刚 九龙城市开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主持人:
程乐同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政府新闻办主任
3月19日,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举办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区生态环境局围绕全区美丽生态城建设的总体推进情况及下一步思路进行主发布,并会同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九龙城市开发集团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书写“美丽生态城”的九龙坡答卷
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彦介绍了美丽生态城建设的总体推进情况及下一步思路。
据介绍,九龙坡区将以生态之笔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全面打响“九治”一体攻坚战,锚定治水治气主战场,构建“一山四水五廊多园”生态格局(中梁山、长江及三条次级河流),匠心编织中梁山生态绿肺廊道等五条生态绿脉,打造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的产业示范标杆,奋力书写“美丽生态城”的九龙坡答卷。
提升城市生态廊道功能,我区打造中梁山生态绿肺廊道、江湾美丽岸线廊道、环彩云湖——桃花溪城市湿地廊道、跳磴河滨水景观廊道、大溪河伴城伴乡生态廊道。一体呈现自然山水之壮美、田园风光之秀美、人文交融之和美。
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我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大力推动九龙新城园区开展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全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用地、建设用地功能置换补偿机制,以EOD(生态环境导向型)推进片区开发与生态修复。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治水方面我区深化江河排口智治,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治理,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健全农村污水长效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地表水水质。治气方面,构建污染预警分级响应体系,实现重点行业绩效管控全覆盖。治土方面,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分级分类管理,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提升生态宜居品质,我区打造城市特色公园新群落,构建“1个中央生态公园+13个特色公园群落”的城市公园布局。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新典型,优化十五分钟生活圈要素配置和空间布局,以民主村为样板,打造国家级生态社区典型案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面貌,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成效,建成一批“污水零直排”示范村。
提升城市数智治理效能,全区深化“数字生态大脑”赋能,强化数据整合共享与跨部门协同治理;深化智慧执法试点,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控为核心的智慧监管体系;依托大数据筛查构建预警评估系统,健全风险防控与应急联动机制。
美丽生态城建设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要达到哪些具体目标?到2027年,九龙坡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3天以上,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长江和尚山国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大溪河、跳磴河、桃花溪水质力争全部达到Ⅳ类。九龙新城园区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
九龙半岛段的两江四岸治理有新进展
在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媒体朋友们对九龙坡区生态建设的具体项目和成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包括九龙半岛段的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
九龙城市开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定刚介绍,该项目起于渔鳅浩码头,终于龙凤寺,岸线全长约6.8公里,面积约107.43公顷。整个项目分为生态环境工程、防洪护岸工程、滨江路工程三大板块。受铁路用地权属影响,我区优先启动了水位线185米以下的一期工程,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和防洪护岸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房屋征收约3万平方米,贯通步道约9.6公里,总体进度达93%。
该项目将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防洪与基础设施升级,优化了护岸建设和滨江区域排水设施,打造出了“可生长的防洪墙”,既能防洪挡浪,又让市民闻见花香。该项目更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致力于为市民朋友提供一处集艺术体验、文化历史、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滨江水岸。
九龙坡区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有成效
九龙坡区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成效也是媒体关注重点之一。区规划自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波表示,我区共有 3 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233.11公顷。分别是重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坡段)、重庆九龙坡彩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重庆九龙坡中梁云岭森林公园。
近年来,我区强化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一是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将其100%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对保护区动植物类型形成很好补充。二是落实自然保护地巡护、巡查和监管措施,狠抓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问题整改、绿盾行动工作,规范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三是提档升级自然保护地绿美品质,营造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旅游体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
围绕中梁山打造生态绿肺廊道
周末近郊游很多市民选择到中梁山,区规划自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波表示,我区从四个方面对市民的后花园进行打造。
一是保护中梁山森林生态资源。以林长制为抓手健全保护体制,通过55名林长、82名网格护林员、检察长、警长全年的1500余次巡林对全区现有森林资源形成保护网。
二是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我区开展多种举措对“生态绿肺廊道”进行提升,承办“重庆市万名机关党员植绿护绿,助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开放线上市民义务植树报名平台,吸纳市民在中梁山开展植树、抚育活动,共实施“农村四旁”植树、森林抚育、景观示范林和建成区绿化美化等营造林4659余亩;新增4公里生物阻隔带,通过将单一树种松树替换为木荷、火力楠、美人梅、浙江红山茶等观赏性高、防火功能更强的珍贵树种对我区的森林进行林相改造,提升森林质量,国有林提质增效3万余平方米。
三是高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持续提升“三防一能”体系能力,织密“人防”网络,筑牢“物防”根基,提升“技防”水平。
四是强化早期火情处置能力,全区常态巡护人员128人,区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实行24小时值守,为中梁山生态廊道提升持续保驾护航。
数说“美丽生态城”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获评年度优秀,位列主城都市区第1。长江和尚山国考断面稳定保持II类水质。PM2.532.3微克/立方米,未发生重污染天气,区域和国控点优良天数排名中心城区“双第一”。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2024年全区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4.25%,位居中心城区前列。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强。桃花溪列入全市次级河流治理示范,彩云湖成功申报全市幸福河库。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开展“绿盾”行动“回头看”完成率100%,无问题反弹。
城乡大美焕发新貌。高效完成“无废城市”建设,新创建60个区级“无废细胞”,九龙新商圈获评市级精品“无废细胞”。农村黑臭水体在全市率先完成清零。全区新增公共绿地50万平方米。
绿色低碳发展明显加速。推进九龙新城园区近零碳园区市级试点和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西南铝业集团减污降碳案例成功入选重庆市2024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成功创建4家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62家国家级“节约型机关”。
现代化生态智治质效显现。获批全国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全国生态环境智慧执法“双试点”,全国唯一。纳入“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3个市级应用区县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