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生态环境局 > 部门信息

九龙新城园区成功创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 全链条治理绘就生态经济双赢画卷

日期:2025-07-25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典型案例,九龙坡区“三措并举”强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案例入选。这不仅是九龙坡区在生态环保领域努力耕耘的有力见证,更是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工业园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样本,彰显了九龙坡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

污水直排成生态“痛点”

“一企一策”推动源头减排见真章

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人口也日益密集,污水产生量急剧上升,九龙新城园区内的污水排放问题成为制约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绊脚石”。2024年,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会同九龙新城园区管委会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共排查园区内源头排水户372家、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座、园区各级管网159.52公里、园区外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5家。排查发现问题14处,其中,园区涉水企业管网老旧破损、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11处,园区管网老旧破损、混接错接问题2处,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问题1处。 

这些问题导致园区周边水体质量面临严峻挑战:金竹沟、跳磴河水质时常为劣V类,桥头河部分指标偶有超标,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环境,更制约了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

对此,九龙坡区紧紧围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目标,以“源头防控、短板补齐、智慧监管”为突破口,通过源头减排、工程截污、数字赋能等措施,创新驱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要实现“污水零直排”,必须从源头抓起。园区一企业的净水站旁,曾经因挡水墙裂缝导致泥浆水直排桥头河的地块,同时污水排放存在系列问题,这不仅让企业面临环保压力,更直接影响了河水水质。 

为此,区生态环境局、九龙新城园区管委会与企业协同制定整改方案,从源头上控污,优化生产线工艺,采用“中水回用”系统,减少有机清洗废水排放量,降低污染负荷;对泄漏的污水管道进行焊接修补,更换净水站挡水墙并加高30厘米,增设防渗层;在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数据实时接入九龙坡区“数字生态大脑”,一旦超标立即预警。 

改造后,其“中水回用”系统全面启用,企业实现了“双降”,废水排放量同比减少68万吨,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68吨、10.2吨,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排污压力,又为企业节省了水费。如今,桥头河断面COD浓度稳定在25mg/L以下,河水清澈度明显提升,岸边时常可见钓鱼爱好者的身影。 

该企业的改造并非个例,而是九龙坡区“源—网—厂—口”全链条治理的一环。据介绍,九龙新城园区管委会依托专业团队力量,锁定重点涉水企业,运用无人机、地图类APP、管道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对园区开展“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排查,做到应查尽查,完成《“源、网、厂”调查表》406份,汇总形成“云台账”,全面掌握排水状况。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查漏洞补短板,厘清源头排水、管网收集、厂站处置、排口排放现状等情况,为开展整治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针对涉问题企业,园区实施分级整治,通过立行立改、技术升级、清洁生产等方式,COD减排量超额完成1994.47吨,超过“十四五”比例160%;氨氮减排量超额完成288.5吨,超过“十四五”比例457%,形成“环保倒逼转型”的良性循环。 

从管网修复到厂站扩建 

全方位织密“地下动脉” 

在堵住污水直排源头的同时,全区还对九龙新城园区因管网破损导致的污水“跑冒滴漏”进行治理。据介绍,通过精准修复,对华岩区块桐子沟片区7条道路的管网,采用“内衬钢+紫外光修复”技术,解决了结构性缺陷;通过智慧管护,采用管道机器人检测陶家区块L分区污水处理厂进厂干管,发现管道破裂、树根穿入等问题,修复缺陷管网。同时,园区新建雨污管网6公里,修复老旧管网10公里,全面实现园区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均100%。 

7月23日,西彭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新厂区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管道和设备安装,已完成总体进度的90%。记者了解到,西彭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位于九龙新城园区西彭组团A标准分区内,其中,新厂区建设项目与老厂区毗邻。 

老厂区设计处理规模为0.5万吨/天,占地面积约5.3亩。近年来,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入驻企业增多,工业废水排放量已超0.5万吨/天,老厂区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且随着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原有的排放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环保政策要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九龙新城园区管委会启动了西彭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对西彭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和提标,以满足园区的未来发展及环保要求。 

该工程包括老厂区改造和新厂区建设,新厂区紧邻老厂区。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19.3亩,设计日处理量为1.5万吨,排放标准执行准Ⅳ类标准。 

项目完成改造后,西彭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将采用“多级AO生化+高级氧化”工艺。通过优化反应池设计,减少内回流需求,降低能耗;同时充分利用有机碳源,减少外加碳源的投加,进而降低了运行成本。同等条件下,生物池容积小,节省工程占地面积和建设投资。此外,采用的高级氧化工艺能够应对不同水质条件的变化,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据介绍,西彭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后,不仅能缓解西彭组团的污水处理压力,还将通过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质量,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解决西彭组团污水处理缺口问题。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激活经济生态双循环

经过一系列精细化整治,九龙新城园区如今已实现了“污水零直排”的华丽转身,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园区的“零直排”建设并非“一阵风”,而是依靠机制创新实现长治久安。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记者了解到,九龙坡区将“零直排”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1167”总体思路,由区长办公会专题调度,区生态环境局联合9部门印发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暂停生产许可,确保“问题不反弹”。 

此外,为了让企业主体责任“落地生根”,九龙坡区推行“环保信用评价”,将企业排污情况与信贷、招投标挂钩,并全力推动九龙新城园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碳达峰试点工作,引领企业技术升级,从“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减污”,极大助力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我们还通过数字监控手段有效监测污水违排。”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中,新建14个水质、管网在线监测、在线采集、AI视频监控物联感知点,绘制入河排污口“云地图”,同时搭建大数据资源库并融入区“数字生态大脑”APP,实时预警超标排放、自动抓拍异常排污,第一时间跟踪溯源,形成了一套多部门联动的数字感知、事件生成、任务流转、问题处置、结果反馈“五步”闭环监管体系,长效提高园区水污染事件发现、研判、处置效率。 

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记者在大溪河看到,两岸的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形成了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居民们纷纷表示,现在在河边散步、休闲,享受美好的自然风光,十分惬意。

不仅如此,“污水零直排区”的建设还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的入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九龙新城园区用实践证明,工业园区的污染治理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这场“零直排”革命,不仅守护了一江碧水,更探索出一条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新路径。未来,九龙新城园区将继续巩固和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不断探索创新生态环保工作模式和方法,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生态环保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