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坪桥街道建筑村社区:党建统领下的党员志愿服务经验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体系构建进程中,党员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党建统领为核心,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员志愿服务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一、强化组织引领,构建志愿服务“红色矩阵”
(一)健全组织体系
构建“党委 - 党支部 - 党小组 - 党员志愿者”四级联动组织架构。以社区、企业、学校等为单位,组建特色党员志愿服务队,如政策宣讲队、应急先锋队、民生服务队等,实现志愿服务力量全域覆盖、精准下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二)完善制度保障
明确志愿服务内容、流程、考核标准。建立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积分机制,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纳入民主评议、评优评先和干部考核体系,形成“服务 - 记录 - 考核 - 激励”闭环管理。通过制度约束与激励并举,激发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二、聚焦群众需求,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一)精准对接需求
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线上平台留言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在就业创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微需求”,建立动态更新的需求清单。结合党员专业特长、职业特点,制定个性化志愿服务供给清单,实现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匹配。
(二)创新服务形式
立足实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开展“党建 + ”志愿服务,开展“政策宣讲进万家”活动,以文艺表演、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三、深化融合发展,凝聚志愿服务“多元合力”
(一)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将党员志愿服务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在文明城市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中,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在攻坚克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整合社会资源
以党建为纽带,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志愿服务协作机制。引入社会资金、专业人才和技术资源,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