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映画照桑榆晚景 代际共筑暖和美家园 ——杨家坪街道前进路社区重阳节创新活动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一束追光,点亮了画布前长者神采奕奕的脸庞;一支画笔,连接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理解与敬意。重阳节前夕,在杨家坪街道前进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名为“时光留影·重阳市集”的创新活动,不仅为80多位长者定格了堪比“时尚大片”的珍贵瞬间,更通过“一老一少”的深度共创与多元主体的联合服务,描绘了一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社区治理新图景,让传统的敬老活动焕发出全新的时代内涵。
从“单向给予”到“双向奔赴”:艺术为媒下的代际融合
本次活动最动人的篇章,始于活动一周前。前进路社区党委积极联合辖区内杨家坪中学,共同发起“岁至重九情满前进 光影定格岁月安康”时光留影背景幕布共创计划。不再是简单的任务分配,一场精心设计的“代际对话”工作坊率先开启。
中学生们带着青春的画笔,长者们怀着岁月的故事,围绕“当我像你这么大时”的话题,两代人展开了真诚的分享。长者们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与社区旧貌,少年们畅谈当下的校园生活与未来憧憬,在欢声笑语与阵阵惊叹中,隔阂悄然消融,共同的灵感在画布上迸发。
最终,一幅饱含深情的巨幅画作诞生了:以社区的微缩地图和标志性建筑为底板之上,一颗饱满而有力的“红心”成为最温暖的视觉中心。 这颗心,既象征着少年们纯真的敬老爱老之心,也承载着长者们对社区一生的热爱与眷恋。这幅由少年们执笔、凝聚两代人共同情感的视觉宣言,成为了摄影环节最独特而动人的背景。它不再是一块静默的布,而是成为了社区爱与记忆的载体本身。

“站在孩子们为我们画的背景前拍照,感觉特别不一样,好像我们的故事都被画进去了,又被相机点亮了。” 75岁的陈大爷看着相机里目光炯炯的自己,笑得合不拢嘴。这种“双向奔赴”的共创模式,让敬老不再是单向的慰问,而是成为了代际间情感与文化的深度交融。

从“被动倾听”到“主动参与”:游戏化互动激活社区治理“沉默数据”
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将传统的民意调查,巧妙转化为一场“社区美好生活共创工作坊”。在拍摄等候区,设立的“心声采集站”吸引了长者们踊跃参与。他们用便利贴在“社区印象”墙下留言,用图钉在社区地图上标记“最爱去的角落”,用投票贴纸为“最期待的为老服务”排序。
这种可视化、游戏化的互动,极大地降低了表达门槛,让平时在正式会议上可能保持沉默的长者,都乐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场收集的已不再是冰冷的问卷,而是鲜活的、带有温度与共识的社区治理“数据宝藏”。社区负责人表示,这些直观的投票结果和地图标记,将为下一步优化社区养老设施、精准投放服务资源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联动”:公益集市构筑便民生活圈
除了精神层面的丰盈,活动更注重解决居民,尤其是长者的实际生活需求。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轴心”作用,联动街道社区营造中心、共建企业、志愿者协会等多方力量,在活动现场开设了“暖心公益集市”。
“公益磨刀”摊位前,老师傅娴熟的手艺让一把把钝刀重焕锋芒;“传统体验区”满是怀旧暖意:艾灸师一边讲解“重阳艾灸护阳”的传统习俗,一边为长辈们轻柔艾灸足三里、关元穴,还指导家属学习简易家庭艾灸手法。
“移动智能助老”专区同样人气十足。青年志愿者手把手教长辈操作智能手机:从微信视频通话连线远方子女,到调取健康码、线上挂号,再到水电燃气费线上缴纳,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还特意提醒长辈警惕弹窗广告、不明链接,帮忙关闭自动扣费项目、设置紧急联系人快捷拨号,图文并茂的《老年智能设备使用手册》,让长辈们敢用、会用智能设备。

此外,渝州眼科专科医院服务团队前排起了长队,他们细致为长辈们做视力检测、白内障与青光眼初筛,手把手教干眼症护理方法,还贴心送上老花镜清洁布与眼部舒缓眼贴;邮政银行工作人员则以“身边案例”为切入点,拆解电信诈骗、养老理财骗局、虚假保健品陷阱,发放反诈手册与防骗提示卡,为长辈们的财产安全筑起“防护墙”。

这些“小而美”的便民服务,精准击中了老年居民的日常痛点,构成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社区互助支持网络。它体现了社区治理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各方力量“协同办席”的深刻转变。

重阳节前夕,前进路社区和杨家坪街道社区营造中心共同发起的这次活动,用镜头留存了长者的风华,用画笔连接了代际的深情,用服务回应了民生的关切。这不仅仅是一场重阳节活动,更是一次成功的社区营造实践。它证明,当行政力量、市场资源、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身形成一个有机的、温暖的生态循环时,社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承载所有人幸福感的“生命共同体”。在这里,每一份智慧都被看见,每一个需求都被尊重,每一段人生都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