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大事记(1954年)
1954年
1月15日 空压厂新厂在杨家坪建成投产。该厂原为位于北碚的余家背机器厂(原豫丰机器厂),1952年初开始迁建,改名国营空气压缩机厂。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制造空气压缩机的工厂。
1月19日 70余名干部组成的区委总路线宣传队即日起在全区开展总路线宣传。
1月20日 巴县政府机关办公地址迁离南泉。
2月19日 中共第四区南泉工作委员会撤销。
同月 李家沱至九渡口横江客轮渡开通。
同月 成立第四区计划统计科,次年6月撤销。
同月 第四区商业科成立,供销社业务并入。
3月4日 鹤皋岩三洞桥发生火灾,殃及居民76户,经济损失1.1亿元(旧币)。
3月13日 区1953年度工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召开,表彰劳模188名。
4月13日 第三区在石桥铺召开物资交流大会,吸收私商中的积极分子成立了市管会。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生产、卫生、手工业品、拖拉机等展览以及川剧表演、电影放映。
4月20日 重庆五〇七火力发电厂在五龙庙建成发电,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出席剪彩仪式。
4月25日 中共第四区第二次代表会议在李家沱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79人,列席代表28人。会期4天,中心议题是发扬民主,总结工作。
同月 在巴县冬笋坝(今铜罐驿镇)发现巴人船棺墓群81座,其中有船棺葬21座,长墓14座,长方坑墓13座,巴蜀文化研究进入实物论证阶段。
5月5日 区委财经工作组设立,同时撤销区委办公室附设工厂工作组。
6月22日 区委发出通知,在全区范围普遍开展《宪法》(草案)的学习和讨论。
7月15日 第四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李家沱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57人。会期3天,中心议题是讨论宪法草案,选举区人民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自此使用第四区人民委员会名称(简称区人委)。同年12月24日,经市委批准,区首届人民委员会由马富华等13人组成,马富华任区长。
同日 区委发出《关于社会各方充分挖掘办学潜力,依靠群众,采取各种办学形式办学的通知》。遵此通知精神即开始创办民办中小学,公办中小学增设二部制,以缓解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7月27日 西南博物馆在巴县冬笋坝举办出土文物展览,展出在该地39座古墓(多数是巴国墓)中出土的文物,介绍科学清理和保护文物的重大意义。
同月 南泉燕尾山林区发生松毛虫灾害。
10月 建设银行九龙坡支行成立。
11月30日 李家沱至九龙坡横江汽车轮渡开渡。
同月 华岩集体农庄成立。农庄下设华岩、中梁、共和、新政及半山5个耕作区。
同月 白市区宋家沟水库兴建,是为巴县解放后新修水库之始。
同年 第四区区委财经工作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