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DeepSeek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九龙坡区地方志工作>《重庆市九龙坡区志》 >第5篇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章 企事业产权制度改革

日期:2025-10-14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由企业提出申请、主管部门批准,在全面清产核资基础上,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确认资产处置和净资产,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制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主要包括资产处置、资产出售、股权设置、社会保障、职工安置等。区体改、财政、税务、劳动等部门对改制方案初审把关,再报经区政府批准(重点企业由区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后实施。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的,企业国有净资产1997年之前设为国有股,1997年起不再设国有股。企业转让在安置在职职工和提足离退休人员费用后,净资产实行整体或部分出售,未出售部分委托企业代管;界定为企业集体资产的,按职工工龄长短、职务高低,一次性量化给职工个人,并增量配股作为个人股。企业职工自愿购买国有资产或改制企业出售国有股权,经企业职代会(股东会)通过后实施。

一、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企业转让199611月,重庆白市驿水泥厂实施改制,国有债权转为股权,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由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委派国有资产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行使国有股东权力。这是区属国有工业企业第一个实施国有资产转让改革的企业。1998年、2001年,重庆气体制造厂、重庆水泥制品厂分别将国有资产整体转让给职工后,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兼并、破产国有企业兼并主要以承担债务、安置职工方式进行。1997年,重庆石桥特钢制品厂实施兼并。19988月,重庆冠生园食品工业总公司实施兼并,涉及职工1645人。

1996年,根据《破产法》,对区属国有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其大致程序: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制定破产预案申请列入破产计划、职工代表会议通过、企业向法院申请、成立资产清算小组、资产拍卖、职工安置等。同年,重庆白市驿电线电缆厂列入重庆市级破产计划。19971月,区人民法院宣告重庆白市驿电线电缆厂破产,成为全区首家实施破产改革的国有企业。

2005年,17家区属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实施兼并企业2家、转让企业3家、破产企业7家。基本实现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行业退出。

5-1

九龙坡区区属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情况统计表

破产企业名称

国企

类型

职工人数(人)

破产

计划

职代会

通过时间

立案破产

时间

破产时间

在职

离退

合计

重庆白市驿电线电缆厂

小型

198

12

210

市级

-

-

1997年1月

重庆白市驿钢铁厂

中型

851

213

1064

国家级

-

2000年12月

2001年12月

5-1

九龙坡区区属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情况统计表

破产企业名称

国企

类型

职工人数(人)

破产

计划

职代会

通过时间

立案破产

时间

破产时间

在职

离退

合计


重庆厨房设备厂

小型

128

196

324

市级

-

2001年12月

2002年4月



重庆铸管厂

小型

204

273

477

市级

2002年11月

2002年12月

2003年



重庆长江水泥厂

小型

171

185

356

市级

2002年11月

2003年9月

2005年



重庆第一建筑材料厂

中型

46

295

341

市级

2004年4月

2004年6月

2004年



重庆无线电九厂

小型

11

212

223

市级

2004年6月

2004年6月

2004年



合计

-

1609

1386

2995

-

-

-

-















二、国有商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89年,全区有国有商业企业20家,在职职工2450人。

199210月,九龙坡区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简称五交化公司)列为全市商贸系统首批改制试点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由国家、企业法人、职工个人入股,组建股份公司。19932月,区五交化公司正式改制成立全区商业系统第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股本总额中,国有股占75.47%、企业法人股占7.16%、职工个人股占17.37%。199412月,区糖酒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改制为九龙坡区糖酒有限公司。在新公司股本总额中,国有股占38.8%、企业法人股占19.4%、职工个人股占41.8%。

199612月,九龙坡区杨家坪百货公司、区商业网点开发公司以资产作价入股,与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组建重庆重百九龙百货有限公司,公司股份全部为国有股。1997年,国有商业企业全面推行产权制度改革。

1998年,对首批改制的五交化公司和糖酒公司2家企业完善改制模式。采取职工共同出资、整体购买企业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承担企业债权债务、安置全体职工的模式,将企业国有资产(股权)整体转让给职工。至2001年,全区有16家国有商业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占国有商业企业总数的80%,其中,实行国有资产(国有股权)整体转让10家、实行兼并5家、实行转让招标重组1家。

20022003年,完善、规范产权制度改革。20022月,区政府下发《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意见》,对尚未改制的区属国有企业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职工分流安置等政策,促进3家经营困难的国营商业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至2003年末,全区国有商业企业除1家企业未彻底改制外,其余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三、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89年,全区有国有粮食企业5家,在职职工842人。200312月,区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国有粮食企业纳入2004年企业改制计划。至200512月,全区5家国有粮食企业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其中以职工出资购买本企业国有资产、实行国有资产整体转让、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4家,实行兼并的1家。

四、国有农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975月,重庆白市驿机械厂实施股份制改造,将生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有偿整体转让给职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区第一家由职工整体购买国有资产的改制企业。1999年,区林工商公司注销,在职职工实行一次性补偿安置,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20014月,重庆白市驿板鸭厂实行破产招标重组改革,由企业原有职工、社会法人、自然人出资认股组建重庆白市驿板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西彭园艺场、泥壁沱果园、福寿农场3家国有农场实施解体,解除职工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和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至此,全区6家国有农业企业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五、供销社专业公司及基层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

1995年,区供销社有直属专业公司8家,基层供销社5家。

20009月起,供销社专业公司和基层供销社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专业公司通过对社有资产评估,确认产权归属后,采取将社有资产一次性整体出让或以社有资产入股两种形式安置原企业职工,原企业债权债务由新组建公司承担。至2005年,区供销社直属专业公司完成改制5家,占专业公司总数的62.5%;改制不彻底3家。基层供销社完成改制4家。

20016月至20042月,石坪桥、西彭、白市驿、铜罐驿4家基层供销社通过减员分流、全员自愿“双解”、资产评估、出资入股重组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评估后的净资产用于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安置,安置后的净资产归集体所有,区供销社代管,新企业有偿使用,不进入总股本。至2005年末,全区5家基层供销社除1家基层社尚未改制外,其余4家基层社会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第二节 城乡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九龙坡区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始于1993年,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改革形式主要有组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兼并、解体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严格按照国务院《城镇集体企业管理条例》规定进行,企业改制决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职工签字同意,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按规定将改制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企业资产的产权由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界定和确认。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企业,集体净资产的30%~50%作为集体共有股,50%~70%通过增量配股办法直接量化给全体职工。199710月起,实行改制和完善改制的企业取消企业集体共有股,按照职工贡献大小、职务高低、工龄长短的增量配股政策,将集体净资产(含集体共有股形成的资产)一次性全部量化给职工,作为个人股份。至2005年,区建委、交通、教育、民政4个系统共有13家集体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有10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交通、建委改制面达100%。区经委直属41家集体工业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25家,改制面达60.98%。街道所属集体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7家,其中组建股份合作企业2家、实行兼并3家、解体企业2家。

二、集体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89年,区商业局所属集体商业企业39家,营业网点263个,在职职工2411人。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副食、蔬菜、禽蛋、医疗器械、饮食服务等,全年实现利润66.9万元。

1993年,集体商业企业40家,其中23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57.5%,亏损总额37.6万元。1996年,全区独立核算集体商业企业29家。8月,集体商业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至2003年,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有10家,占集体企业总数的34.48%;实行解体企业7家,占24.14%;改制不完善企业2家,占6.89%;未改制企业10家,占34.48%。

2005年末,未改制的10家集体商业企业有营业网点24个,营业面积1994平方米,营业收入69万元,亏损155.9万元。

三、供销社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89年,区供销社系统有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15家,由区商业综合公司统一负责管理。

19953月,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后集体企业增至25家。同年,对白市驿商业公司、巴福商业公司、九龙商业公司等7家人数少、营业额小的集体企业进行调整合并,集体企业减为21家。2002年,区供销社有集体企业19家。

2003年,石桥铺饮食服务商店因旧城改造门点被拆除,企业解体。20052月,石桥铺百货公司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其余17家企业仍维持原来的产权模式。

四、集体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89年,区粮食局(粮食公司)有集体企业9家,职工381人。集体粮食企业主要是接受国有粮食企业委托或提供的经营场地,进行粮油及粮食制品加工销售。1995年区划调整后,有集体粮食企业7家。

2002年,集体粮食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同年2月,铜罐驿粮油加工厂实施解体。至2005年,全区7家集体粮食企业实行解体5家,未改制2家。

五、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937月,区体改办出台《关于城乡企业开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试点的意见》,在规模以上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企业改制方案由乡镇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区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审批。实行改制的企业一般设有集体股和个人股。同年,有4家乡镇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至1994年,全区共有210家乡镇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122家、有限责任公司32家,改制为其他形式企业56家。同年,经市体改委批准,由九龙橡胶厂、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建设工业集团公司等7家企业发起,筹集社会法人股金3050万元,组建全市首家股份制乡镇企业—重庆九龙橡胶股份有限公司。199710月,区政府下发《关于深化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乡镇企业在改制试点基础上,普遍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并对已改制企业进行规范完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出售、转让、出租和股份制改造为重点,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解体等多种改制形式。至2001年,全区乡镇集体企业完成改制面达95%,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改制224家,改制面达98%。

2005年,全区乡镇企业改制面达100%。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

1998年起,借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农业、建委、房管、交通、文化、卫生等系统部分国有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改制。区体改、财政、人事等部门共同为每家纳入改制的事业单位制定改制方案,经单位职工同意后,报区政府批准,区编委办理手续后实施。财政定额补贴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按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给予一次性补偿安置,完善社会保障手续后,解除与原单位劳动关系;退休人员进入社会保障管理。同年,区良种场实行出让式兼并,铜罐驿水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1999年,白市驿水厂完成出让兼并,西彭农机站、白市驿农机站完成解体。2001年,区村镇建设开发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将位于铜罐驿镇的九龙坡区沙石办公室出让给内部职工。200212月,区建筑设计室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区农机公司注销。2004年,区茧丝绸公司注销,区房屋建设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大堰机动车检测站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区电影公司、建设电影院合并组建国有独资公司。至此,全区共有8家国有事业单位、1家集体事业单位完成企业化改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