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DeepSeek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九龙坡区地方志工作>《重庆市九龙坡区志》 >第4篇 人口

第四章 人口控制

日期:2025-10-14

第一节 宣传教育

一、宣传

1989年,九龙电视台开播《为了下一代》专题节目,每周播放1次。1992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以《计划生育条例》内容为主题的宣传服务活动,宣传人口方针政策。全区共出动宣传车60辆,设宣传服务项目750个,参加服务人数4200多人,受服务群众12.42万人次。1995年,九龙电视台开播《人口纵横》栏目,每月1个专题,内容涉及人口基础知识、人口计生工作动态、独生子女家庭、法律法规等。同年,编发《计划生育宣传信息》(1996年更名为《计划生育信息》,每月1期。

1998年,重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批选择在九龙坡区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试点。区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意见,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开展以提倡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发送《育龄妇女应知应会》30万份、婚育新风小画报10万份、心连心知识卡1万份、“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窗5万份、爱心宣传袋0.5万份、男(女)生殖健康处方2万份和印有“生男生女一样好”字样的小手帕和围脖1万张。1999年起,《九龙报》开辟《计生园地》栏目,由全区18个计划生育信息小组的信息员及人口与计生干部提供新闻稿件,每年用稿200篇以上。2001年,婚育新风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人认为生男生女一样好。

2002年,在杨家坪步行商业区制作宣传橱窗、人口文化宣传电子滚动屏,各镇街在交通要道制作人口文化广告牌;各镇在公路旁绘制《地球呼唤》《生男生女一样好》《幸福家庭》等彩色漫画262幅,制作婚育新风瓷砖画、壁画近100幅。2003年,九龙坡区率先在全市组建人口与计生爱乐艺术团、人口与计生楹联联林艺术社。爱乐艺术团创作的《计生工作者之歌》《三峡妹子》,参加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举办的优秀作品展播展评。人口与计生楹联联林艺术社将楹联艺术与人口文化有机结合,采用艺术家自创、向群众征联形式收集楹联,编印成册,送到全区各个家庭。2005年,九龙坡区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有4名干部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19892005年,在每年元旦春节以及世界人口日、中国13亿人口日、中国计生协会成立周年、男性健康日等期间,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共召开座谈会、报告会4445次,办宣传专栏1054期,张贴标语4710条,放电影112场,演出文艺节目120个,展出漫画1200幅。

二、教育

1989年,成立九龙坡区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领导小组。按照《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在全区街镇(乡)建立人口学校,在各村建立人口教育辅导站。教师由医生、计划生育服务所人员和计划生育干部担任。人口学校开展新婚期(婚前期)、孕产期、育儿期教学,每季度办班1次。教学方式采取课堂授课与送教上门结合进行,学员考试合格后,发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合格证。19891993年,人口学校举办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教育培训班1384期,学员82410人次,合格率100%。

19901995年,全区高中7655名学生接受人口教育。中学人口教育除课堂学习外,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宣传活动。1997年,九龙坡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市计划生育委员会验收。2003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区教育委员会编写《人口·环境·未来》人口教育课本,供中学人口教育使用。青春期教育主要以讲座形式在初中三年级开展,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习效果。

老年期人口知识教育主要依托区老龄委在老年大学和镇街的老年活动中进行,内容涉及人口理论、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等。

第二节 生育节育

一、生育指标

1989年,全区人口出生计划由5200人调整为4350人。2000年,人口出生计划为5302人,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700人。19892000年,每年对下一年需怀孕生育的人数进行调查摸底,统计上报市批准后,下达各街镇人口出生年度计划,将计划完成率纳入目标考核。

二、优生优育

1992年,举办《走向科学—人类与性》展览,历时一个半月,累计3.45万人次观看。同年,成立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开展病残儿医学鉴定,并对病残患者进行追踪服务。2003年,利用天基权量子共振出生缺陷监测仪,对15个街镇的249名孕妇进行监测,对发现的疑似缺陷病例实行建档追踪监测。同年,开展男性健康教育试点。2004年,对19982003年出生的30299人进行调查,发现缺陷儿63名。同年,开展以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为重点的专项行动。

2005年,对20042005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调查,发现缺陷病例1例,提出指导性治疗方案,并建档随访。19892005年,每年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做好育龄妇女的五期保健、婚前检查。编印《孕期保健》《婴幼儿生长发育》等宣传品送到育龄妇女家中。

三、避孕节育

1989年,全区安放宫内节育器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占落实措施人数的70%。1992年,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各街镇(乡)、村(居)委会均设置专兼职避孕药具管理人员及避孕药具网点。1994年,皮下埋植术在全区已婚育龄妇女中应用,当年有490人使用。1998年,成立九龙坡区避孕药具管理站。

2001年,全区13个人口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分中心、服务站都配置避孕药具展示柜,村(居)委会的专兼职药具管理员配有药具包。药具管理员除开展咨询服务,及时为育龄妇女送药上门外,还进行效果随访。同年,避孕节育知识选择问卷调查显示,辖区95%的育龄群众知晓3种以上避孕节育方法,生育对象送避孕药具的及时率、药具使用率、随访率均达100%。2005年,综合避孕节育率达99.9%。

19892005年,区育龄群众避孕节育方法逐步由一安环、二结扎、三补救转变为以安放宫内节育器为主的综合避孕措施。

四、生育节育研究

1994年,区计划生育服务所开展科研项目运用,利用甲基炔诺酮为育龄妇女作皮下埋植术避孕470例。1995年,将优于宫形环的药酮宫形器和宫形器用于临床,对234例病例观察和随访,随访率98%。1996年,李祯明的论文《扩大含珠停使用范围的临床探讨》在全国避孕药物“含珠停”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上交流。

2000年,米索前列醇用于月经后取器术89例,临床观察有效率100%。主治医师李亚菲的《米索前列醇用于月经后取器术89例临床观察》论文获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2004年科学技术学术论文二等奖。20032004年,采用sj—宫腔输卵管注液测压治疗仪检测输卵管畅通情况,临床应用68例,实现从原始手工操作到数字化、标准化、自动化转变,诊疗水平得到提高。

2003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人口控制及技术对策》在市科委立项、结题,并获科研成果完成证书。该课题分析区现有人口状况、预测人口发展趋势、提出加强计划生育科技应用、普及人口总量控制和相应对策,为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依据。2004年,软科学研究项目《婴儿出生缺陷干预及技术对策》获区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同年,《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及机制研究》《关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及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2项软科学研究在市科委立项并结题。

五、技术服务

开展以孕前型管理与服务、生殖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989年,成立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鉴定小组,对节育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进行鉴定,同时对患者提供医疗费用和帮助。1990年,培训街镇(乡)乡技术服务人员4次,查妇科病、透视节育环8515例。

2000年,全区11个街镇分别建立新婚夫妇服务档案、不育不孕夫妇档案,为91766名育龄妇女和9270名学龄前独生子女进行健康检查,为1700名下岗女工进行妇科病检查和治疗,为11353名流动人口进行生殖健康服务,服务率达90.8%。2004年,实行孕、环情检查,产后随访和围产期保健制度。

2005年,为西彭镇村(居)委会育龄妇女建立节育环脱落、节育环移位、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妇科常见病患者档案,以及随访、治愈情况记录。当年为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服务9.87万人次。

第三节 行政执法

一、执法机构

1991年,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计划生育执法领导小组。19933月,向各街镇(乡)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计划生育干部及计划生育委员会全体人员颁发《重庆市计划生育执法证》、重庆市计划生育执法人员徽章;向村(居)民委员会专(兼)职干部、分管领导颁发执法标志,全区计318人。20036月,率先在全市成立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队,并在各街镇成立执法分队,共有执法队员83人。2005年,区计生委联合卫生、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共同对医疗机构的B超、技术服务、避孕药具市场实施管理,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二、执法监督

1992年,为准确实施年度人口计划和掌握人口计划的执行情况,全区启用《生育通知书》,孕妇持《生育通知书》再换取《计划生育证》。1994年,开展计划生育执法检查。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区财政局联合成立计划生育财务检查领导小组,开展计划生育财务工作检查。1996年,区人大、区政协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全区贯彻执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情况。1998年,查处计划生育违法案件229件,其中计划外生育212件、非法捡拾收养婴儿案件16件。同年,对229件执法案件手续清楚、证据充分等28项内容评估,合格率达100%。

2001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聘请计划生育工作监督员5名。2002年,清理历年来无计划生育未作处理的事件525件,未征收社会抚养费的399件。对未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50件。2003年,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试点,推行计划生育举报奖励制度,开展有奖举报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2005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镇街立案,对违法生育、收养的141名责任人进行处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件),处理率达94.5%;受理有奖举报案件80件。

19892005年,计划生育工作的行政处罚无上诉及国家赔偿案件。

三、来信来访

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各街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及500人以上的社会单位设有专兼职信访人员。1991年,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工作信访制度,做到来访有登记、立案查处案件有原件、有领导批示、有调查证明、有处理意见、有信访者对处理结果的意见签字,每年立卷归档。同年,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受理来信来访52件,结案率100%。2005年,受理信访124件,结案率100%。

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1999年,制定《关于在全区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通知》。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区计划生育协会成立村(居)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自治章程、自治协议,建立村(居)民自治工作制度。在西彭镇桥凼村试点并召开现场会。2004年,在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居委会、白市驿镇海龙村召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现场会。全区签订村(居)民自治协议237982份,占育龄群众85.99%。171个村(居)民委员会中167个村(居)委会(未含高新区)实现自治,占97.66%。

五、流动人口管理

1989年,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工商、公安、个体劳动者协会共同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1990年,区与四川省11地市州流动人口工作互通信息、监督执行。1993年,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区工商局对杨家坪农贸市场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登记,建立管理制度,开展孕情、环情咨询服务。8月,在杨家坪农贸市场召开九龙坡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场会。10月,重庆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验交流会在九龙坡区召开,“杨家坪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1996年,谢家湾街道率先在全区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站。

1997年,在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和镇街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区各街镇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并明确1名专职干部负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为外出人口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证明》,为外出已婚育龄人口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合同。每季度集中1次查验外来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证明”。1998年,区政府与区工商局等10个部门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

1999年,在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一证先行,无证否办”试点工作,即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证明、暂住证、务工证三证办理证中,首先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后办理其他两证,否则,其他两证不办或缓办。同年,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办证率85.55%。2005年,区委、区政府与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建委、区人事局、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工商分局、区民政局、区人防办、杨家坪步行商业区管委办、区药监分局、区人口计生委16个部门签订责任书,制定管理办法,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

第四节 创先争优及帮扶

一、创建合格达标镇街

1991年,制定创建计划生育合格达标街镇(乡)方案和合格村(居)、单位达标标准,在石坪桥街道、八桥乡开展创建试点。1992年,重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命名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八桥乡为计划生育合格乡街,区政府命名国营建设机床厂、华岩乡中梁村等123个为合格达标村(居)、单位。1995年,完善创建合格村(居)、单位考核标准。达标标准为“三无六好”。区委、区政府连续3年对合格的村(居)及单位给予奖励。1997年,合格村的达标标准定为“三无六好四有三落实”。合格镇的条件:一、二类地区村(居)单位达标70%,三类地区60%。2001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关于开展创建社区计划生育合格村(居)单位活动的实施意见》及考核标准。合格达标标准为“三无五好四有三落实”。同年,九龙坡区有合格达标村119个,占全区行政村个数的64.32%;合格达标居委会85个,占全区居委会个数的87.63%,区域实现计划生育合格达标。

二、创优质服务先进区

20044月,召开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暨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动员会。按照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的“五好”目标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机制及综合改革要求,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考核评估,考评采取计分和综合评估相结合方式。10月~11月,对各街镇及区机关16个主管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后,向重庆市计划生育创建考评验收小组提交《九龙坡区创建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陈述报告》。12月,接受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检查验收。20051月,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命名九龙坡区为“重庆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合格区县”。

三、计划生育工作帮扶

1995年,在全国推广江苏盐城县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经验,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区计划生育协会制定“三结合”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三结合”农户2.4万户,落实对每个村10~15户贫困户进行帮扶。帮扶项目主要是种植、养殖业。当年引进美国大月亮南瓜800棵在白市驿镇、华岩镇种植,帮扶种植蘑菇、水蜜桃、甜梨等,帮扶养鱼、鸡、鸭等。当年,全区投入资金9.52万元,帮扶2714户,年收入比上一年增加10%的有1000户、增加20%的有327户、增加80%的有221户,脱贫的有551户。此后,每年每个村帮扶10户,上一年未脱贫的次年继续作为帮扶对象,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三结合”工作至各镇达小康水平为止。

1997年,区启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幸福工程”。区“幸福工程”项目办公室向重庆市“幸福工程”组委会申请贷款10万元,区自筹配套资金7万元,在铜罐驿、西彭、走马、陶家、石板等镇68户贫困母亲中落实“幸福工程”项目,以养殖、种植业为主。每户贫困母亲向所在镇“幸福工程”项目办公室申请贷款2500元,由镇、村社项目帮扶负责人向区“幸福工程”项目指导人签订贷款协议书,并由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协会作为贷款担保人。2005年,帮助贫困母亲171户,其中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有147户。

第五节 人口信息统计调查

一、人口信息统计

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街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企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都有专(兼)职计划生育统计人员。统计对象为辖区内人在户在、人在户不在和户在人不在的全部人口。统计内容为统计对象所发生的出生、死亡、婚姻状况、15~49周岁妇女人数及落实各种节育措施情况。街镇建立统计台账、育龄妇女登记册(卡)、报告单。村(居)委会建立人口变动报告单,按月向街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本月发生的人口自然变动、婚姻、节育措施情况。

19891999年,街镇向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向重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按月、季、半年、年度手工汇总报表。2000年,建立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取消镇村两级手工汇总账册。2002年,街镇实现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拨号联网。

2003年,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改革试验项目,项目于200512月结题。项目增加出生人口素质、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水平、宣传技术服务统计。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每年底向区统计局提供人口计生统计年报表,每季度末向区妇幼保健院提供全区出生人数、现孕人数,每年底提供育龄妇女数、已婚育龄妇女数、总人口数、死亡人数、不满周岁婴儿死亡人数等相关数据。街镇计生办每季度末与负责妇女儿童保健监测的医院相互提供登记的《出生婴儿名册》。区公安分局每季度末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各街镇《出生婴儿入户名册》,每半年提供1次《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表》。区民政局每半年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婚姻登记数据,收集、指导新婚夫妇填写新婚服务联系卡。区统计局配合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典型调查,提供有关人口数据和统计公报。区妇幼保健院每年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计划生育手术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围产期保健数和出生缺陷数。相关部门间实现数据交流、资源共享。

二、人口信息调查

1990年,开展重庆市10‰计划生育信息点调查。1994年,区对南泉镇、八桥镇、建胜镇、花溪镇、华岩镇、九龙镇的23个村223个村民小组进行计划生育入户调查。按照1994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对西彭、白市驿、华岩、含谷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监督。1995年,对18个街镇(乡)中25个村、178个村民小组、7个居委会进行调查。1996年,对18个街镇(乡)中12个村、95个村民小组、6个社会单位、6个居委会进行调查。1997年,开展14.53‰育龄人群生育、节育抽样调查。19982005年,每年实行统计后抽查。

4-17

19892005年九龙坡区育龄妇女及家庭孩次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

育龄妇女人数

已婚育龄人数

无孩妇女数

一孩妇女数

二孩妇女数

三孩以上妇女数

1989

129969

102955

9847

64293

8506

10309

1990

127943

105172

10543

68047

18121

8461

1991

129234

108916

11557

71196

18161

8002

1992

129016

109150

10663

75671

16986

5830

1993

130253

110796

10220

79232

16175

5169

1994

126179

109061

9589

80491

14964

4017

1995

158933

141585

10418

100496

25701

4970

续表4-17

19892005年九龙坡区育龄妇女及家庭孩次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

育龄妇女人数

已婚育龄人数

无孩妇女数

一孩妇女数

二孩妇女数

三孩以上妇女数

1996

160468

141055

10567

103555

23606

3327

1997

158987

139397

10839

104259

22014

2285

1998

157275

139269

11680

105416

20404

1769

1999

150041

134113

11154

103515

18251

1193

2000

152505

133471

11018

104714

16903

836

2001

156515

133211

11290

105394

15843

684

2002

178486

147305

13977

116772

15897

659

2003

174612

147345

14257

118715

13860

513

2004

170729

141983

12798

118059

10784

342

2005

179700

143304

11862

121367

9801

27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