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DeepSeek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九龙坡区地方志工作>《重庆市九龙坡区志》 >第2篇 自然地理

第三章 气象气候水文

日期:2025-10-14

第一节 气象

一、日照与太阳辐射

辖区内全年日照时数10981100小时,8月日照时数最多,12月日照时数最少。日照百分率21%~25%,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云雾多,日照百分率不到20%;日照时数36月上升到20%~30%之间;盛夏78月为全年高值期,在40%~60%之间;进入秋季,由于阴雨日数猛增而迅速减少,从30%减至10%左右。

辖区全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3529.2兆焦帕/平方米,最多年为1966年(4456.9兆焦帕/平方米),最少为1989年(2678.6兆焦帕/平方米)。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特点是:冬季最小,春季猛增,夏季最大,秋季迅速减少。冬季占年辐射量的11.5%,春季增至28.4%,夏季最高值达41.2%,秋季因阴雨日增多只占18.9%。

二、降水

辖区平均年降水量及季节分布平均年降水量11601260毫米。最高达1518.7毫米(1916年),最低为664.33毫米(1939年),为全市雨量较为丰沛地区。降水主要集中于49月,占年总降水量的75%~80%左右。冬季(12~次年2月)月均降水15~30毫米,春季(3~5月)250毫米,秋季(9~11月)250~360毫米,夏季(6~8月)是降水高峰期,平均降水量420570毫米,常有暴雨或大暴雨过程出现。降水量振幅较大,最多年高达800900毫米,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在旱年的7月、8月则不足100毫米,易产生伏旱高温天气。秋季(9~11月)降水强度逐渐减弱,降水量250360毫米之间,但仍间或有暴雨或大暴雨过程。

降水量时间分布辖区主要降水均在5~9月,峰值出现在7月,降水量150~200毫米。1998618日大暴雨,当日雨量122毫米。199975日大暴雨,当日最高雨量162.5毫米。2002613日大暴雨,当日雨量174毫米。

降水量年际变化辖区年降水量正常年占55%,偏少年占20%,偏多年占25%。以年均降水量的80%为保证值,辖区年降水量均在90%左右,自然降水丰富。

降水日数年降水(≥0.1毫米)日数,辖区在160170天左右。

降水日数的季节分布冬季(12~2月)9~12天,春季(3~5月)14天以上,盛夏(6~8月)11~13天,秋季(9~11月)13~18天。

三、气温

辖区年平均气温17.9℃~18℃。中梁山东部地区18℃以上,中梁山西部地区16.6℃~17.9℃,温差1℃~3℃。夏季极端最高气温4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35℃的日数是夏季炎热标志,1325天。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12~2月间出现,中梁山以西地区2.5℃~3.5℃。

四、空气湿度和蒸发量

辖区平均水汽压13.3~18.3百帕,年平均水汽压不足15帕。年内月平均最大气压出现在7月,在24~30百帕之间;月平均最小水汽压出现在1月,在6~9百帕之间。

季节分布:冬季(12~2月)均小于10帕,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在10~20百帕之间,汛期(5~9月)20百帕以上。

辖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月相对湿度最大值多出现在多雨的10月,最小值多出现在8月,仅有百分之十几。辖区年平均蒸发量8301300毫米,比年降水量略小。

五、气压与风、霜、雪

气压辖区年平均气压983.5帕,冬高夏低。12999.34百帕为全年最高,7971.9百帕为全年最低,年较差21.5帕。

辖区全年盛行西北风和北风。春季东北风略有增多;夏季西北风有减弱之势,但仍占主导地位,同时东南风稍有增加;秋季与全年盛行风向一致;冬季则是北风占主导,偏南风极少。

风速受地形影响较大,辖区风速小于1.5米/秒。风速随季节变化,冬季小,春夏季大,秋季次之。198552日,陈家坪风速有36.8米/秒的记录。

霜又称“霜冻”。辖区霜冻常见于1月上旬。霜冻对冬季农作物、蔬菜和柑橘、茶、香蕉等喜热经济作物以及畜禽等危害较大。

辖区东部稀见下雪,西部山区间或有降雪。19512005年,出现过6次。1997129日,最大积雪深度3厘米。降雪日多在1月、2月。降雪的主要危害是严重影响公路交通,损坏输变电线路,压折树木,压坏山区农房等。

第二节 气候

一、冷暖变化

年平均气温<17.9℃为冷年,年平均气温>18.8℃为暖年。19892005年,先后出现3个冷年,有1989年、1993年、1996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进入一个新偏暖期,气温累积距平又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处于偏冷期,以7月平均气温<27.5℃为凉夏年,有1993年、1999年。以7月平均气温>29.5℃为热夏年,有2001年。

二、旱涝变化

在采用仪器测量降水中,年雨量变化趋势明显,呈现一个时期雨水偏多,一个时期雨水偏少的变化特征。夏季(6~8月)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总雨量基本相似。夏季雨量大于650毫米属多雨年,有1996年、1998年、2002年;夏季雨量小于300毫米属少雨年,有2001年。

三、四季划分及城区气候特征

采用侯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在10℃~22℃的上升期为春季,大于22℃时为夏季,22℃~10℃的下降期为秋季,小于10℃为冬季。主城区春季初日32日,终日61日,共92天;夏季初日为62日,终日99日,共100天;秋季初日910日,终日1127日,共79天;冬季初日1128日,终日为次年31日,共94天。

城区气候特征:主城气候区划属重庆市浅丘河谷高温区,海拔均在35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最冷1月平均气温6.7℃~8.1℃,最热8月平均气温27.3~38.9℃,极端最高气温都超过40℃,极端最低气温在-3.0℃左右。大于35℃的高温日数平均每10年减少2天,大于38℃的高温(酷热)日数每10年减少0.6天。

城区由于两江环抱、四周山地阻隔、建筑群密集,对太阳反射率较小。地下可供蒸发的水分比郊区少,热导率和热容量都比郊区高,储热量高于郊区。除煤、油料燃烧发热外,还有大量电热机具、空调、汽车运转热量排放到空气中的温室气体远大于郊区。

加之城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少于郊区,促使城区形成“热岛”现象。

第三节 水文

一、碳酸盐岩石溶水

含水层为P2CT1FT1J+T2I碳酸岩类岩层,为辖区地下水富水性最好的含水类型。出露面积31.1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7.2%。地下水呈条带状分布于前斜轴部,所处地势较高,一般在岩溶管道内侧构造方向径流和排泄,多以岩溶大泉和暗河等形式出露。泉流量一般210升/秒,暗河流量100200升/秒,动态变化较大。暴雨后流量显著增大,暗河暴涨,旱季流量明显减少甚至干涸。水位埋藏在分山岭地段较浅,水力坡度较大,到深切河谷附近很深,水力坡度明显增大。地下径流模数为28.4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水质为HCO3-CaHCO3-Ca·Mg型,矿化度一般小于0.5克/升。由于中梁山地区矿井深入开凿以及邻区铁路、公路隧道开拓贯通,区内岩溶地下水疏干比较严重,尤其是背斜东翼比较突出,有的地区泉井完全干涸。

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

含水层主要为T3XJ厚层砂岩,呈条带状分布于背斜两翼,位置较高。由于其间夹数层有相对隔水作用的页岩和煤层,故具有层间水性质,含水性普遍较好。出露面积30.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7%。地下水贮存于砂岩裂隙中,一般以纵向顺层运动为主,呈分散状排泄于横切沟谷中,泉流量多为0.10.5升/秒。平硐及煤窑多数均有地下水排泄,流量多受所处位置高低和掘井深度影响,一般520升/秒,最大可达49.618升/秒,动态比较稳定。钻孔单井涌水量一般100~200立方米/天,地下径流模数10.47万平方米/年·平方公里,水质以HCO3-CaHCO3-Ha·Ca型为主,矿化度小于0.5克/升。

三、基岩(红层)裂隙水

含水层为侏罗系J1-2ZJ2S1J2S2J2SNJ3P红层中。出露面积367.27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85%。由于地处向斜谷地丘陵中,位置普遍较低。地下水贮存于砂岩裂隙和泥夺风化带网状裂隙中,具有水位埋藏浅、含水性较差、富水程度较低的特点。泉(井)流量一般均在0.020.5升/秒,钻孔单井涌水量50100吨,地下径流模数0.66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水质为HCO3-CaHCO3·SO4·CL-Ca·Na型。

该地下水类型在J1-2大安寨灰岩段或J2S2厚层砂岩密集含水层中富水程度相对较好,且大多具有层间承压水性质,泉(井)流量可达1升/秒以上,钻孔单井涌水量可达200300吨,具有较好供水价值。

四、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砂卵石层,零星分布于河漫滩及阶地中,富水性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