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主要自然灾害
第一节 大气圈灾害
一、干旱
干旱按季节分为春旱、夏旱、伏旱和冬旱。其中尤以伏旱发生频率最高、时间最长、危害最大。1989—2005年,辖区有15年发生伏旱,民间有“十年九旱”之说。发生重伏旱年份有:1990年、1992年、1994年、1997年和2001年。
1990年7月1日至9月10日,辖区雨量39~150毫米,较常年少160~280毫米,偏少五至九成。干旱无水,导致部分企业停产,少数学校停课或半天停课,南泉、华岩地区群众饮水困难。
1992年7月7日至8月19日,连旱44天,雨量仅8~61.5毫米。其中7月下旬至8月12日的24天基本无雨。8月23日至9月22日连旱30天,此间雨量大多为7.1~29.5毫米,偏少八至九成。
1994年7至8月,区内连旱45天,全区30%的水稻、35%的红薯、30%的蔬菜绝收,受灾面积达2750余公顷。华岩镇1300余人、八桥镇1500余人饮水困难。投入抗旱资金23万元。
1997年,辖区内发生春旱加伏旱,2000公顷面积的小春粮食作物、2700余公顷的大春粮食作物、1300公顷的蔬菜受灾,华岩镇朝阳村、白市驿镇黄麻村、石板镇天池村、含谷镇崇兴村等1万余人饮水困难,区发放救灾款18万元。
2001年7至8月,区内持续高温,造成严重伏旱,农作物受灾面积4606.7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80万元。政府下拨救灾款25万元,稻谷10.5万公斤。
二、暴雨
1991年6月30日,发生大暴雨。长江两岸及洪水倒灌的溪河沿岸大面积被淹没,辖区南泉堤坎桥梁被冲毁,长江两岸农业生产遭受较大损失。1994年7月,辖区内多次暴雨和大暴雨引发洪水冲毁房屋、公路、桥涵、鱼塘、渠道、机电泵站等,造成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1998年6月18日,当日雨量122毫米,发生洪灾,12个镇、6个受灾。损坏房屋1024间,面积1.23万平方米;完全停工停产企业10个,部分停工停产企业30个;毁坏公路12公里、渠道32公里,损坏水库3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52万元。1999年7月15日、7月28日,全区18个镇、街遭受大风暴雨袭击,当日最高降雨量162.5毫米。农作物受灾面积78.67公顷,受灾人口3200人,倒塌房屋1585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
2002年6月13日发生暴雨,雨量174毫米,全区12个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6.4万人,损坏、倒塌房屋263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584.67公顷,死亡牲畜2200头(只),停工停产企业37个,毁坏公路26公里,损坏水库护岩31处,冲毁塘坝133座,损坏提灌站90座,直接经济损失达6813万元。2004年7月16日,辖区突降暴雨,雨量达130毫米,致使11个镇街发生洪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20公顷,受灾人口21800人,造成经济损失3364万元。2005年7月15日—22日、8月16日,辖区发生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94余万元。因暴雨造成水土流失,辖区年水土流失量达15.96万吨。1989—2005年,水土流失面积205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47.5%。
三、冰雹
1990年8月4日,石板乡和走马乡遭受大风冰雹袭击,冰雹大如鸡蛋,风力5~6级,致1人死亡。1992年4月20日19时至21时,辖区遭到大风冰雹袭击,冰雹直径1~1.5厘米。同年5月1日16时30分至21时30分,辖区又一次遭到大风冰雹袭击,雹径为4~5厘米,最大似鸡蛋。1993年4月24日23时至4月25日05时,发生冰雹灾害。1997年3月8日,白市驿、金凤两镇发生冰雹大风灾害,部分房屋及小春作物受损,经济损失20万元。2001年7月22日,陶家镇发生冰雹灾害,经济损失30万元。
四、低温阴雨
低温阴雨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辖区内春季低温较少,年平均0.2次。1991年4月至5月上旬,气温较常年偏低6.3℃,日照偏少八成。水稻、玉米、蔬菜长势较差,遭受损失较重。7月上旬,气候异常,阴雨、寡照、低温,旬平均26℃,比常年同期低2℃,日照时间也偏少八成,是多年少见的低温灾害。1993年7月16日至8月30日,出现记录中少有的盛夏低温阴雨寡照天气。40多天中,有雨日达30~35天,比常年偏多五成以上。8月中旬雨量普遍偏多1至3倍,连续4旬日照偏少五至九成,为历史最少值。1998年3月19日至24日,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强寒潮和重低温,72小时内降温10℃~15℃,并出现7天左右重低温,小麦及蔬菜均受影响,损失严重。
五、雾
雾,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尤以冬季为重。雾的生成时间集中在4~8时,其中6~7时成雾频率最大;消散时间多集中在7~13时,消散最大频率发生在8~10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雾日呈减少趋势,年平均雾日数由20世纪80年代的50天左右减少为35天左右;90年代末期,年均雾日数仅26天。城区的雾与雨水一样,不同程度受到酸化而形成酸雾。
六、酸雨
大气降水(含雨、雪、霜、露)PH值低于5.6者称为酸雨。据气象站监测,1991—2000年,降水的PH值平均范围在3.8~4.5,酸雨发生频率为82%~99%。城区风速小、静风率大,大气稳定、逆温多、空气湿度大,夏季气温高、辐射强,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气象条件。酸雨危害:河流、湖泊等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土壤酸化变瘦,森林资源遭受破坏;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钙的建筑材料,尤其对金属腐蚀度较大。
七、雷击
雷暴在全年各月均有可能发生,多集中于4~8月。雷电以地闪危害最大,地面高大物体或地面、地下电阻率较小的地带易落雷。1998年6月13日、18日,辖区内重庆渝州宾馆2次遭雷击,经济损失23万元。同年8月1日,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遭雷击,经济损失40万元。
第二节 岩石圈、生物圈灾害
一、岩石圈灾害
主要为危岩崩塌、滑坡、开采塌陷等。主要分布于长江北岸的黄沙溪—鱼鳅浩、中梁山西侧的含谷镇华新村—铜罐驿镇汤家沱村、缙云山东侧的金凤镇海兰村—走马镇慈云村等地段。1998年7月3日,暴雨造成西彭镇天堂村一社发生山体滑坡,滑坡长约1公里、宽约600米,10余公顷耕地被毁,30户村民房屋全部或部分倒塌,2人受伤,部分家禽家畜被压死,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1999年7月23日,华岩镇发生滑坡,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左右。1989—2005年,全区发生山体滑坡408处,危及房屋878户,面积5.1万平方米。
二、生物圈灾害
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的有稻飞虱、蚜虫、螨类、夜蛾科害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以及农田鼠害等。每年的5—10月为病虫害高峰期,一年可发生10至12代,对大春菜和秋季的瓜类、豆类、十字花科蔬菜等近20个品种造成严重危害。据19951998年对含谷、白市驿、西彭等镇30个村2073.1公顷耕地的调查,美洲斑潜蝇危害农作物面积1807.5公顷,占调查面积的87.2%。森林病虫害主要有马尾松毛虫、舞毒蛾、竹蝗、松天牛等。尤其以马尾松毛虫危害为大,每年可发生2至3代。在辖区每隔2至3年发生1次,20世纪90年代,每年有30%的新造林毁于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