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区文化委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走马镇综合文化站全年工作顺利开展,站内各个功能区域都得到良好利用,实现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我站会同走马镇财政所等部门,对照2018年区镇街综合文化站绩效评价业务指标,对文化站相关的运行情况及指标进行了自查,报告如下: (一)抓建设,夯实综合文化站的“软硬”基础1.硬件基础有保障。 一是合理设置群众文化活动用房。走马镇综合文化站选址在走马镇乐园开发区,2007年7月立项,9月动工,2008年5月竣工。文化楼为三楼一底,占地总面积1200㎡,其中房屋占地面积224㎡,建筑面积826余㎡。篮球场、健身场地占地面积976㎡。为确保落实免费开放场地,文化站对各个文化活动厅室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现设有排练厅、民俗博物馆、图书阅览室等群文活动用房10间,配备有公厕3间、标准化篮球场1个、健身器材1套、舞台1个。二是配齐了必要的设施设备。综合文化站在整体建筑装修、篮球场等场所建设方面共计投入资金141万元,其中国家、市、区补助40万元。室内有音响2套、电脑15台、投影仪一套、46英寸彩电1台、照相机1台、藏书12000余册、字画16幅以及800余万字的民间文学资料和农耕文化产品40余件。走马综合文化站拥有独立的房屋产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中心,能满足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和培训辅导的需求。三是注重消防安全工作。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添置了消防器材,制定了应急和疏散预案,疏散通道均设有明显标识。2.阵地建设有落实。综合文化站现有编制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另聘有具备一定文艺表演水平的工作人员3名,专职负责综合文化楼图书、电脑等设施设备管理,同时兼职辅导群众文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立足走马特色,用好用活走马镇四块“国字号”招牌:中国曲艺之乡、走马民间故事—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充分发挥文化站作用,不断发展壮大群众业余文化团队,深化群众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全镇有故事队、山歌队、舞狮舞龙队,连箫队、旱船队、军鼓队等16支队伍,是繁荣民间文化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综合文化站成立走马民间曲艺团、走马民间故事讲述队两支比较专业的文艺队伍,供我镇文化需求。每逢重大节假日,走马场上鼓乐喧天,热闹非凡,在每月逢2、5、8走马三个茶园故事会定期举办,走马乡民以及邻近区县听故事的市民早已在古镇茶馆等候,讲者津津乐道,听者津津有味,通过故事会的举办,传承和发扬了走马优秀民间故事文化。 (二)抓管理,强化综合文化站的制度保障1.制度上墙。在综合文化站外墙醒目地方制作有公示牌,公示开放时间、内容;过道、室内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实施人性化管理,逢场天和节假日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以更好地服务群众。2.统一标识。篮球场健身路径建有各种规章制度标识,做到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各种健身器材,达到健身目的,同时提示群众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场内清洁卫生。3.专人管理。全镇11个村居农家书屋,30个外借点,30个文化中心户并配套兼职人员管理,切实做到农家书屋图书资产不流失。综合文化站安排专人专职管理,严格落实图书借阅制度,加强对青少年文明上网监管,并做好书画室、民间文化陈列室、舞蹈排练厅等的开放服务指导工作。4.提升素质。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指导工作,努力提高文化管理员素质,更好地引领走马镇公共文化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抓使用,推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群众可免费参观民间文学陈列室、农耕民俗文化陈列室,可免费到排练室排练音乐舞蹈、练功压腿,并聘有专业人士进行讲解指导。2.篮球场周边安有照明灯,群众夜间运动不受影响。篮球场每天晚上有多达60人以上群众跳广场舞。3.每逢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活动,丰富学生假期文化生活。4.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参与阅读活动,提升文化修养。5.办好宣传橱窗,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全年主办宣传栏8期。6.结合群众文化需求搞好培训工作。根据群众需求,结合走马实际,聘请专业老师,开展如摄影、故事讲述技巧及创作、实用技术技能等培训,每年不少于六次。组织举办读书活动培训,全年群众参与3000人次以上,深受群众好评。7、流动文化进村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根据市区文化委相关文件要求,全镇十个村,组织流动文化进村共计40场,每村全年4场,其中每村全年送演出2场,全年发放文化室宣传资料5000份。 (四)抓创新,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综合文化站切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月有安排,活动有记录,创新推进文化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出新意、有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