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字体: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已经区第十九届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1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九龙坡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升内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对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目标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九龙坡区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勇担开放发展时代重任,深刻把握主城都市作为全市开放“主战场”定位,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中作出了新贡献。十三五期间九龙坡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695.13亿元,约占全市3%;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21.32亿美元,约占全市4%

1.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达6716.7亿元,成功引进中铝高端制造、润泽科技、量子科技等10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新增外资企业57家、达到563家,注册外资总额达到5542.82万美元,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区域(业务)总部达到24户。上市挂牌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认定创新平台分别达到18447432324家,稳居全市前列。外贸进出口稳中有进,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累计达到6.89亿美元,较“十二五”增长82.76%,离境退税商店累计达到9家,跨境电商进出口及结算五年累计16.99亿元。

2.开放平台载体加快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九龙坡板块获批建设,重庆高新区加速打造,黄磏港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九龙美术半岛启幕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色金属)和市级加工贸易示范区、市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形成了以国家级平台为首的多极引领开放发展格局。与重庆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关地密切合作模式,推动构建九龙坡区与重庆海关的长期合作机制。全面完成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329项,“探索知识价值信用融资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案例,自贸试验区九龙坡板块市场主体数占全市自贸试验区比重达23%,总量居全市前列。

3.现代化城市商圈建设提速。制定了《九龙坡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规划48个重点项目,消费供给、消费平台和消费环境不断优化。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3.7亿元,年均增长7.3%。九龙新商圈提档升级,华润万象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新增商业商务面积508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商场2家,新增各类首店50家、达到81家,新增美食街区3个,老字号品牌9个,全区拥有中华美食街2条,市级美食街1条。城乡电子商务提速发展,2020年全区限上商贸企业互联网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41.3%

4.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开创行政区与国际开发区双区联动新模式,与老挝南塔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磨丁开发区友好合作备忘录。设立日韩、欧洲2个境外招商代办处,肯尼亚西南签证中心落地运营。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都市新都区签订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发展论坛、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亚太选拔赛等展会赛事成功举办。

5.内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设立开办企业服务专区、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综合服务窗口,全面实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窗通办”等,许可类事项法定时限压缩85.3%。政务服务效能评估保持领先优势,2020年营商环境综合考评全市第一。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第二章面临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九龙坡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和风险挑战。

发展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九龙坡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也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有利于九龙坡区利用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和技术革新,有利于九龙坡区构建布局合理、上下游联动、链条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产业链上彼此关联的产业共享和拓展技术创新的成果,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全球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势头上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完成,我国对外交往朋友圈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利于我区企业开拓东盟和欧洲市场,提升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水平,拓展与东盟地区双向合作空间,推动铝材料、汽摩、农机等优势产品“走出去”,壮大外贸外资外经规模,培育外向型经济新增长点。三是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落地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启幕,为九龙坡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开展先行先试改革探索等带来重大利好。有利于发挥九龙坡区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起点区域的优势,以及地处“双城”“双核”相向发展主通道主阵地、紧邻高新区创新极的地理优势,通过链接全市开放大通道,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在扩大开放、深化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在主城乃至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能力。四是我国将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九龙坡区向内开拓和挖掘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潜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外资企业聚集度,打造重庆“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和节点。

挑战和劣势。一是深化全球开放合作受到外部环境制约,新冠感染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逆全球化进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跨境投资和贸易增长乏力,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九龙坡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受到一定制约,涉外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信用等风险加大。二是外向型经济主体发展压力较大,我国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阶段,国内要素成本不断攀升叠加西方国家技术经贸围堵挑战,全区传统外向型制造业经营压力加大,面临外贸主体迁移、外贸增长乏力的风险。三是开放基础承载能力较弱,全区开放平台数量不多、能级不高、引领性不强、开放口岸缺乏的“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处于全市开放通道大枢纽周围,但链接周边枢纽和开放通道的交通网络存在“瓶颈”,内部通道交通网络尚不健全。四是开放软实力不强,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不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总体偏低,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会展和涉外赛事活动不多,与国际接轨的涉外服务功能不完善,国际化人才尤为缺乏,制约了全区开放发展步伐。

第三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开发开放战略,抢抓RCEP新机遇,围绕九龙坡区“三高三宜三率先”发展愿景,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为主线,以扩大制度型开放和服务业开放为引领,以弥补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短板为要务,着力塑造全市国际物流枢纽重要节点、开放产业集聚高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文化艺术国际交往中心。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集聚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建成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全市领先、具有核心引领作用的内陆开放高地。

十四五”时期,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服务大局。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抢抓RCEP新机遇,发挥“双城”“双核”相向发展主通道、主阵地作用,深入落实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在开放发展中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坚持内外统筹、合作共赢。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强与高新区和周边其他区域优势互补、合作互动、互利共赢,实现资源结构、要素结构、市场结构、空间结构全面优化。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顺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需加快制度型开放发展步伐的新要求,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坚持国际视野、高标推进。把握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全球经贸规则重构机遇,乘势而上于变局中开新局,“对接”与“创新”并行,“融入”与“引领”齐驱,高起点谋划开放发展项目,高标准建设开放市场体系,高规格打造开放发展环境,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坚定的决心推动开放发展。

第四章发展目标

2025年,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在深度融入国内和全市开放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为“三高三宜三率先”发展愿景形成有力支撑。开放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与全市出海出境大通道链接的内外交通体系持续完善,国际物流枢纽重要节点打造初具雏形;开放产业转型提质扩规模成效显著,国际产业协同更加紧密,市场外向度进一步提高,成功培育和引进一批特色突出、外向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企业;九龙新商圈建设带动城市形象和消费品质综合提升,国际消费资源加快向九龙坡集聚;九龙美术半岛功能设施不断完善,文化艺术领域国际交往合作新优势基本奠定;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开放发展的制度创新动力不断增强。2025年,货物贸易、服务进出口总额分别突破230亿元、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6亿美元以上。

2035年,内陆开放高地全面建成,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全市乃至西部领先,支撑“三高三宜三率先”发展愿景全面实现。开放通道体系和平台体系更加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制度体系和深度融入全球的开放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对国际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幅增强,艺术文化交流氛围更加浓烈,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综合交通、外贸服务、国际消费、交流交往、文化创意的中心城区高端服务功能全面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都市形象全面彰显,形成九龙坡区开放发展的生动局面,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外向度更高,服务外包、服务业开放发展步伐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推进,推动全区建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商旅文融合发展先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成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中心城区率先开放的重要标杆。

专栏1:九龙坡区内陆开放“十四五”发展目标

序号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总额

在全市占比

总额

在全市占比

1

开放型

经济

货物进出口额

亿元

142.4

2.2%

230

2.6%

2

服务进出口额

亿元

14.7

2.2%

40

4%

3

对外直接投资

万美元

2129

2.6%

5000

10%

4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4

3.9%

6

6%

5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区域(业务)总部

24

8.1%

100

30.3%

6

外资外贸企业数

786

——

1000

——

7

国际

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53.7

6.4%

1100

7.3%

8

跨境电商交易额

亿元

3.8

4.9%

10

——

9

国际品牌入驻数量

32

——

50

——

10

国际化

水平

国际友好交流城市数量

3

6.1%

5

8.3%

11

国际性展会赛事活动数量

3

——

5

——

第二篇融入全市开放通道体系,构建内陆开放新格局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内畅外联交通网络体系,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国内国际开放合作空间,增强九龙坡区面向全球集散要素的综合能力。

第五章深度融入全市开放通道体系

抢抓全市实施交通三年行动计划机遇,链接周边大通道、大枢纽,完善九龙坡区内外交通网络体系,着力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重要节点。

第一节全面链接全市出海出境大通道

向东链接长江黄金水道,以西彭黄磏码头、铜罐驿码头建设为重点,推动西彭至朝天门航道升级,加强与果园港、寸滩港联动发展,实现长江过境区段全线达到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标准,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向西和向北链接中欧班列、“渝满俄”大通道,以轨道19号线西彭段、轨道12号线、渝昆高铁、陶家隧道、白市驿隧道等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进西部槽谷地带轨道线网、穿山隧道等建设,融入亚欧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鼓励区内贸易和物流企业利用中欧班列开展装备制造、高端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货物的集疏运,带动我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向南链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以推动黄桷坪长江大桥、铜罐驿长江大桥建设为重点,加快过江大桥及配套道路建设,畅通与珞璜港、南彭公路物流基地交通,畅通与东盟市场的贸易往来。完善城市内部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城市快速骨架路网和次支路网建设,改善道路交通微循环,进一步加密优化轨道线网,促进西部槽谷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全力打造核心片区、东西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第二节融入全市“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以辖区内交通枢纽、物流园区为重点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开展铁水、公铁、公水、公空、空铁等多类型联运模式,推进“互联网+多式联运”服务,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加强与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航空物流园等市级重大枢纽园区联动,健全政府、园区、企业等多层次协调机制。持续推进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创新,积极申请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程服务模式。主动对接共建重庆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全市建立国际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和国际铁水空联运的多式联运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节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重要节点

抢抓川渝共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群、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节点网络的机遇,积极争取市级重大开放通道枢纽布局,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加强内河水运建设,以黄磏作业区一期等项目实施为重点,提升完善内河物流运输功能,积极构建西部槽谷“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打造现代物流业集聚区,以西彭园区为重点,完善物流枢纽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供应链物流和枢纽经济,建设专业型、智慧化的物流园区、物流平台、物流企业,努力建成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的对外门户。

专栏2:开放通道和枢纽建设重点项目

通道链接项目:轨道19号线西彭段、轨道12号线、渝昆高铁等九龙坡段建设;陶家隧道建设;白市驿隧道建设;黄桷坪长江大桥建设;铜罐驿长江大桥建设。

枢纽建设项目: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建设;西彭现代物流业集聚区打造。

第六章构建国际国内对外开放格局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对接全市出海出境大通道体系,着力推动国际、省际、市域协同开放、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一域服务全局。

第一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途径,在巩固传统贸易基础上,扩大与相关地区经贸往来。着力提升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水平,与东盟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推进与老挝等国家的战略合作,构建国际合作跨境联动、互利共赢新模式,共建中南半岛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开放新平台。与亚欧重点地区加强交流往来,深化与韩国釜山中区国际友城合作,推动中国—白俄罗斯“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西南总部等签约落地,拓展辖区内国际咨询公司等机构桥梁纽带作用。稳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支持对美贸易企业稳定发展业务,确保美国投资企业持续良好经营,推动肯尼亚西南签证中心、重庆法国中心等在区涉外机构运营发展,积极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全面往来。

第二节深化国内重要城市群区域合作

以区域循环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联动,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深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协作,把出境出海通道优势转化为贸易和产业优势;拓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份对接,突出经济合作和科技教育文化交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动与西南、西北省份基础设施互通、文化旅游联动、科技创新协作等。全方位对接川渝合作,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协同、改革开放共促共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对接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国家医学中心、“无废城市”等联动共建布局。共创协同发展示范区,全面推动与成都市新都区“新龙合作”等跨省联动,深化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战略协同,共同打造现代产业创新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保护开发示范区、对外开放交流示范区、民生共建共享示范区。

第三节协同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引领功能

落实“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积极加强市域、跨区县协作,共同构筑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和城乡经济布局,重点推动与主城都市区各类开发开放平台合作,增强引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能力。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围绕科学城“科学之城、创新高地”发展定位,承接重庆高新区辐射和溢出效应再造一个九龙工业,对接落实高新区协同联动机制,共建西彭轻量化材料应用之都、陶家科学城城市综合服务中心,超常规推动中铝高端制造总部基地、轻量化材料工程研究院建设,加强与有色金属、汽摩、氢能源、高端制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共建人文之城,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长廊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打造九龙美术半岛,共同打造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国家级美术产业基地、重庆时尚艺术生活秀带和滨江绿色生态长廊,加快集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先进制造、国际交往高端功能,共同塑造“两江四岸”城市发展主轴。

第三篇加快完善平台口岸体系,筑牢内陆开放新支撑

融入全市开放平台新格局构建,扬优势与补短板相结合,推动各类开放平台升级赋能,增强重点开放平台引领示范,更好发挥开放平台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主阵地效应和主引擎作用。

第七章推动开放平台升级赋能

发挥开放平台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制高点。

第一节推动开放平台提档升级

推动开放平台布局与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衔接,充分发挥重点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形成类型齐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开放平台体系。支持九龙园区、西彭园区、九龙美术半岛等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优化发展空间,集聚产业要素,完善综合配套,加快打造集产业发展优、要素支撑强、体制机制活、空间格局协调于一体的高能级开发平台,形成引领全区乃至带动更大范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深化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开放创新要素聚集。

第二节促进开放平台联动发展

紧密对接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全市开放高地建设战略平台布局要求,强化联动发展、协同发力。提高西彭黄磏港、黄磏货运站与果园港国际多式联运枢纽、寸滩综合保税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高效快联水平。推动九龙美术半岛与钓鱼嘴音乐半岛联动打造,协同推进“艺术湾”建设示范,强化与寸滩国际新城、悦来国际会展城、重庆(西永)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开放资源对接。创新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九龙坡板块建设,与自贸试验区其他板块错位协同发展。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加强与重庆高新区开放口岸、保税区等平台协作,用好科技创新领域开放政策资源。

第八章强化重点开放平台引领

积极对接全市协同推进战略平台、园区平台、功能平台和活动平台建设部署,立足增强中心城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能力,积极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开放平台,强化重点开放平台的引领作用。

第一节加快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

抢抓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机遇,用好西部(重庆)科学城开放平台和开放政策,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动共进,提升全区开放层次和水平。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创新引领功能,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健全创新政策跨区域协同、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产业链跨区域联动机制,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环保一体化布局。统筹推进九龙坡区拓展园与重庆高新区直管园及其他拓展园统筹紧密联动,渝州路街道、石桥铺街道、二郎街道和陶家镇、西彭镇、铜罐驿镇积极承接重庆高新区直管园的科技产业溢出,加强关联产业、关联企业、关联项目的衔接配套,发挥九龙新商圈、西彭园区、九龙园区等载体的支撑作用,加快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和产业创新平台,合力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助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第二节创新推进自贸试验区九龙坡板块建设

强化“双自联动”效应,不断提高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九龙坡经验。加快知识产权、创新要素流动、竞争政策、争端解决等改革探索,有效提升贸易、投资、资金、就业、数据等方面开放度和竞争力。促进自贸试验区九龙坡板块与其他开放平台和区域的功能互补、政策叠加、协同发展。加快发展二郎科技创新片区、石桥铺高技术服务片区和杨家坪高端商务片区,着力打造创新驱动中心、高技术服务中心和现代商贸中心,加快培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新增注册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入驻,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

第三节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全方位融入中新商务、农业、人才培训、文旅四大合作计划,建成区域合作战略服务、现代互联互通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示范、政策机制创新推动、改革开放探索实践五大平台不断完善项目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化与新加坡“点对点”合作,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合作,稳步推动区内企业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重点围绕金融服务、商业综合体、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引导和支持新加坡企业投资兴业。有效拓展教育、文旅、医疗、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积极参与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探索中新跨境服务贸易与跨境数据流动试点,主动承接打造国际数据港相关功能。推动中新数据专用通道尽快接入重庆数字大厦,充分运用其跨境产业生态合作基底功能,围绕辖区优势产业做强数字赋能,集聚更多要素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建设中新数通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争取中新国际数据通道运营公司落地,迅速开展运营场景建设,着力为中新双方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四节全力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

以西彭园区为主战场,全力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按照总部+基地+研发模式,积极对接中铝集团,全力推动中铝高端制造重大项目落地九龙坡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等新材料产业,支持中铝高端制造集团尽快实现产值、市值双千亿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围绕铝产业链大力补链强链拓链,推动上下游企业成龙配套,多元发展镁合金、气凝胶等新材料产业。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政策效应,支持园区企业实施境外并购,建立全球营销网络、研发中心和境外工厂,推动西彭园区建成全国有色金属产品重要出口基地,规划建设重庆有色金属交易中心

第五节高水平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服务基地”

切实提高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九龙园区由产业跟随型向产业引领型园区转型升级。引导园区现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汽车产业、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培育发展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发动机、机械加工、交通运输设备、消费品工业等装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培育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工程机械,着力提高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装备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以启迪科技园和润泽(西南)智惠产业创新城等项目建设为契机,聚焦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在渝州路街道、石桥铺街道、二郎街道着重打造数字大厦,建设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软件服务等为重点的千亿级数字产业集聚区。推广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形成“制造+服务”“产品+服务”新业态,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深化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服务业。

第六节精心打造九龙美术半岛

围绕“全球独特、中国唯一”目标定位,精心打造九龙美术半岛,突出国际范、艺术味、烟火气、产业化,构建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为一体的国际化艺术区。发挥美术核心主题功能,提升艺术品交易平台、版权服务平台等全球化服务水平,构建美术+科技、金融、教育、设计、影视、会展、生活等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引导集聚艺术消费,打造富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产业带。积极引进艺术领域专业机构并深入开展合作,积极推动成渝双城文化艺术事业协同发展,加强与四川美术学院校地合作,高水平建设艺术博物馆、主题美术馆群落和国际美术展等重点项目,升级打造川美创谷,将九龙半岛建设成为重庆的人文宝岛、艺术圣地,打造新时代重庆主城新地标。

第九章加快补齐开放口岸短板

实现借用口岸、延伸功能、申请口岸协同推进,多措并举降低开放口岸功能欠缺的发展制约。

第一节提升口岸服务水平

积极“借船出海”,与全市航运、航空、铁路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立多层级、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实现关外关内联动链条化、一体化,全面提升进出口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着力争取海关、边检等口岸管理部门在我区设立业务派驻点,实现延伸监管,便利企业就近通关。加强与海关等口岸管理部门的联动协作,满足企业个性化通关需求。主动对接口岸相关单位或经营服务企业,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通关环节制度性成本,降低通关成本,为企业营造良好通关环境。深化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特色功能应用,积极引导企业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报关报检,加强对报关企业进行线上指导、督促和协调,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申报覆盖率。

第二节循序渐进争取口岸布局

围绕汽车摩托车、智能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文化艺术服务等外贸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优先争取布局各类保税仓、保税中心,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和开放度。依托全市各类开放口岸,积极推动西彭黄磏港、黄磏货运站承接进口肉类、水果、粮食等口岸功能,促进口岸与产业互动发展,积极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重点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中欧班列(成渝),利用全市优化口岸布局契机,积极争取中央、市级支持,编制内陆开放口岸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口岸申报工作。

专栏3:对外开放平台重点项目

进境粮食中转码头建设项目:依托重庆旭源装卸有限公司在铜罐驿镇建设村一社的自备码头,开展周边土地硬化整治,布局进口粮食接卸、运输、储存、查验、处理等区域,实行泊位专用化管理、货场分级和防疫管理,申请进境粮食中转码头资质。

九龙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基地项目:依托九龙半岛文化艺术资源,建设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基地,打造集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仓储、交易、物流、担保、租赁、金融等全产业链的国际文化艺术品综合服务运营平台。

第四篇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提升产业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适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产业形态和贸易结构,推动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新增长点。

第十章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持续优化对外贸易市场布局、商品种类、贸易方式及结构等,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

第一节做强一般贸易

深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传统贸易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积极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转型升级,拓展品牌打造、营销网络构建与运营、技术和人才服务等高端业务。发挥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重庆市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和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西南铝业集团、隆鑫通用动力等企业出口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大力实施扩大进口战略,积极参与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激发进口潜力,支持有助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等进口,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设备进口,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增加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扩大免税品进口。

第二节做优加工贸易

充分发挥市级加工贸易示范区政策优势,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加工贸易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抓住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机遇,主动承接加工贸易企业落地,拓展加工贸易品类,加快发展智能穿戴设备、芯片、手机、娱乐设备等多品牌、多品类的加工贸易产业。

第三节做大服务贸易

积极参与全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提升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水平,推动服务贸易向高技术、新业态方向创新发展。做大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建设文化艺术等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推动服务贸易主体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服务贸易龙头企业,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加强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软件及信息技术、金融等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企业。加快发展文化贸易,鼓励扩大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文化服务出口和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进口。大力发展数字贸易业态,鼓励打造数字贸易新场景,健全覆盖跨境营销、跨境履约、跨境结算、跨境物流、跨境售后的数字化服务贸易体系。培育服务外包竞争新优势,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服务外包发展方式,提高服务外包业务、技术出口业务的政策引导支持水平。

第四节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引导制造企业与跨境电商协作,创新订单化生产与贸易模式。加快建设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业务,推广“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支持生产企业和传统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九龙造、九龙产”商品“借船出海”。探索“传统出口企业+跨境电商”“贸易代理+跨境电商”“跨境电商+产品”等模式,完善跨境电商智能货物集散中心,鼓励企业在海外建设在线销售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和境外展示中心,探索扩大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种类。积极发展总部贸易,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鼓励跨国公司来区设立区域性运营中心。探索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围绕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引领区,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创新数字贸易业态,鼓励企业运用前沿技术探索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探索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二手车出口等贸易新业态。

专栏4:对外贸易重点项目

国际文化艺术品保税仓项目: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创建国际文化艺术品保税仓库,高水平打造文化艺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力提升对外文化贸易进出口额。

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项目:深化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及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服务工作,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园区服务贸易发展,促进服务贸易额提升。

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充分发挥龙头跨境电商企业带动作用,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全区跨境电子商务聚集发展,壮大跨境电商规模。

第十一章深化国际国内产业合作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扩大产业开放,大力培育新的开放型经济产业支撑点。

第一节壮大开放型制造业集群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培育以汽摩、装备制造、新材料为重点的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出口产业示范集群。扩大智能制造开放,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步伐,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高端环节延伸,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引进培育一批具备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专业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企业,以及从事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集成应用的企业。发展航空航天装备产业,抓好以铝材为主的轻量化材料研发创新和智能制造,着力打造中国航材重镇,建成中国航空航天关键配套材料的核心基地。

第二节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提质发展

深入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持续扩大金融、物流、科技、教育、医疗、电信、贸易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物流产业企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来区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物流服务品牌,加快发展电商物流。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来区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开展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物流金融等服务创新。加强文化旅游业开放,引进一批国际精品赛事,形成重庆最具影响力的对外文化旅游贸易集聚区,创建国家级对外文化旅游贸易基地。

第三节推动农业领域开放合作

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引导农业技术输出、品种试验示范、农业投资合作向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集聚。开展特色优势农林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出口食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出口食品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农产品进出口企业,推动建设重庆西彭智能化食品加工及配送项目、智慧农业服务项目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周君记、秋霞、红天下、豆奇等做大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支持黄花园酱油、渝泰食品、周君记火锅食品、白市驿板鸭等品牌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引导陶家花椒、铜罐驿柑桔、西彭插旗山萝卜等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走出去提升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打造农产品出口知名品牌。

第四节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鼓励优势企业充分整合利用全球资源,不断创新模式、拓宽路径,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利用外资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依托外贸企业信息、渠道和客商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贸招商”,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外资企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载体,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探索开展内外市场双地展销,促进国内外商品市场互动发展。引导和支持内贸企业国际化经营,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深入与韩国釜山中区、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安格连市等城市的互利合作。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与周边地区协作联动,深化沿海产业转移对接机制。积极参加国际性展会,搭建国际国内产业合作、经贸交流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

第十二章培育外向型市场主体

引进与培育并重,增量与提质并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培育壮大一批特色突出、外向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企业。

第一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全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聚一批关联上下游产业链的内外资主体。围绕高端铝、汽摩、现代服务业、智能终端、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六大支柱产业和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型业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同步引进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等,提升利用内外资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促进产业补链强链,壮大产业集群。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招商,促进传统产业提质转型升级。以大型央企、知名外企、知名民企为重点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关键环节企业、独角兽企业、成长型企业、优质种子企业等。拓展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线上线下招商和定向招商,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统筹整合各类招商投资促进政策,推行政策、项目双清单制度。强化招商队伍建设,组建行业招商团队,开展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招商。

第二节壮大本土贸易企业

着力培育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围绕铸造新材料、汽摩制造、高端装备、智能产业等四大示范制造业集群,形成一批上下游供应链整合能力强、区域性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领航型贸易企业。围绕集聚发展专业服务、新兴金融、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服务贸易领域的平台型企业,增强为外贸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融资、退税、信保、法律等综合服务的能力。推动传统服务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培育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数字物流和营销等领域的本土优质企业,为数字贸易服务企业和数字商务企业提供出海专项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等进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开展进出口业务。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发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

第三节有序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

推动优势产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布局海外生产和营销服务网络,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境外市场。在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新能源、制药与医药装备、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领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合作区和境外生产加工基地。鼓励企业通过投建营一体化、第三方市场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开展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等多元化投资,探索小比例投资、初创企业投资、设立联合基金、研发合作等投资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合作模式。支持中小企业抱团开展国际化投资与经营。完善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合作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强走出去风险防控。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鼓励企业抱团出境参展。

专栏5:开放主体培育项目

外贸主体转型升级项目:依托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制度优势,集中优势资源,重点选择一批产业基础较好、科技含量较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紧紧围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交船舶、汽车、装备、绿色建筑等新材料领域以及高端大排量摩托车、新能源摩托车等重点产品进行重点突破。

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项目:利用好试点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结合区域特色,聚焦服务业扩大开放领域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和项目策划,抓好主体培育,力争推动一些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好项目落地。

第五篇构建现代高端商贸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核心承载区

紧扣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围绕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提档消费载体、聚集消费资源、丰富消费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完善升级现代商贸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

第十三章升级国际消费空间载体

深入实施国际消费聚集区打造工程,强化高端消费空间和场景建设,夯实国际消费多层次、高品质载体支撑。

第一节打造国际化高端消费集聚区

充分利用全市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和城市更新发展窗口期,突出优势板块引领,推动万象城片区、九龙半岛片区融合联动发展,打造集聚效应突出、带动作用显著的国际消费核心集聚区域。发挥万象城的高端品牌引领优势,加快升级开发和配套项目建设,强化融合型体验性消费新业态布局,大力集聚国际一流消费资源。高水平建设一批人文特色街区、文化艺术走廊,完善艺术品交易、文化贸易等功能,推动艺术产业与科技、金融、教育、设计、影视、会展、商业等链式融合发展,以文化全产业链带动文化消费链全面优化升级。强化杨家坪—万象城片区作为重庆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九龙外滩等夜间经济新名片,大力发展夜购名品、夜品美食、夜赏演艺、夜健美体等夜间消费体验活动,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夜九龙特色夜间消费地域品牌。

第二节打造九龙国际新商圈

突出国际化、智慧化、人性化发展方向,梯度有序推进区内商圈提质发展。重点推动杨家坪商圈、石桥铺商圈串珠成链,联合打造九龙新商圈,引领全区商圈体系转型升级。优化提升九龙新商圈城市环境,提升商圈环境品质和通达通畅性。完善九龙新商圈设施和功能,加快国际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场景打造,系统塑造九龙门、九龙印、九龙泉等消费新地标,推动杨家坪步行街创建国家级步行街,石桥铺电竞文化街区争创重庆市级高品质步行街,着力集聚国际消费品牌、国际消费业态,将九龙新商圈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商圈。完善商圈体系布局,大力培育建设九龙半岛、盘龙、陶家、华岩等区域新兴商圈,强化消费设施和功能配套,打造全市高品质新兴消费目的地。推动商圈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规范化发展一批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基地,提升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商圈竞争力。

第三节培育特色商业名街名镇

依托九龙坡区山水人文、特色美食等优势资源,培育壮大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名街名镇。全力升级巴国城、直港大道、南方花园、黄桷坪等国家级和市级特色夜市街区、美食街区,融合数字动漫、音乐、酒吧等时尚文化资源,推进业态特色化、品质化升级,增强特色街区魅力,打造最重庆靓丽消费体验名片。全新打造彩云味道”“蟠龙荟”“花半里等新兴特色街区,吸引国内外美食品牌、中华老字号、风味小吃、时尚酒吧进驻,建成最九龙国际美食消费体验目的地。加快建设九龙坡京渝文创园、九龙坡抗战兵工博物馆聚落,积极布局文化+消费,打造商业文创名街。深度挖掘美术半岛”“华岩禅林”“大城中梁”“英雄故里等文化产业特色,着力建设黄桷坪、华岩、中梁山、铜罐驿等文商旅融合发展名街名镇。

专栏6:国际消费聚集区打造工程重点项目

国际化高端消费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万象城华润二期、重庆美术公园等。

国际消费商圈扩容提质项目:打造国际化九龙新商圈;改造升级杨家坪、石桥铺步行街;培育九龙半岛、盘龙、陶家、华岩等区域新兴商圈;建设商圈直播电商基地等。

特色商业名街名镇建设项目:升级巴国城、直港大道、南方花园、黄桷坪等特色夜市街区、美食街区;打造“彩云味道”“蟠龙荟”“花半里”等新兴特色街区;打造九龙坡京渝文创园、九龙坡抗战兵工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商业区等商业文创名街;建设黄桷坪、华岩、中梁山、铜罐驿等文商旅融合发展名街名镇。

第十四章增强国际消费供给能力

大力实施国际消费品牌集聚工程,“外引”和“内育”并重,加快集聚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和培育“九龙”消费品牌和九龙服务品牌,融入国家和全球高端消费网络,对标国际标准,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九龙坡区消费服务质量,为全区全市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消费商品和服务。

第一节建设国际品牌首选地

以九龙新商圈为核心依托,大力发展“四首”经济,集聚国际一流消费企业和国际高端知名品牌。加快研究论证,适时出台体现九龙坡区特色的“首店、首牌、首秀、首发”“四首”经济扶持政策,吸引世界著名消费品牌在九龙坡区开设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西南首店及旗舰店、体验店和首发首秀新品,推动传统门店积极向体验店、跨界店、概念店转型,增强九龙坡区国际一线消费品牌集聚度、时尚消费引领度。瞄准消费领域世界500强等领军企业开展精准高端招商,引进一批拥有较强品牌运作能力、具有全球视野的商业运营商和品牌贸易商,在九龙坡区布局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性总部和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运营中心等核心功能性总部,拓展高端消费服务功能。

第二节打造世界消费品超市

充分链接和利用好重庆多向出海出境开放大通道和“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集聚全球优质商品,打造世界消费品超市。提质发展跨境消费,加快健全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等新业态,发展壮大“阿里巴巴LBS”“渝新汇”等区域跨境电商平台,积极争取布局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和进口商品市内免税店。引进培育一批进口商品龙头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布局进口商品O2O体验店,鼓励区属规模以上商贸企业拓展全球直采业务能力,依托国际物流大通道和跨境电子商务,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不断丰富进口商品供给。

第三节培育打造“九龙精品”

挖掘利用重庆优势老字号品牌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价值,推动本地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九龙造”消费品牌。用活用好国家和重庆老字号扶持办法,鼓励黄花园酱油、周君记、露凝香、长青花椒、橙里城外等老字号、“三品一标”农产品企业创新产品和经营,强化品牌的国际营销推广,打响国际知名度。提升“九龙造”精品供给水平,强化“设计+制造”双轮驱动,推进消费品工业企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质量体系,支持九龙坡区原创品牌产品走进全国重要商业街区景区乃至全球采购体系和消费链。强化剪纸、蜀绣、巴勺脸谱、武医合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非遗产品及衍生品的开发,鼓励九龙坡区传统工艺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专栏7:国际品牌集聚和培育重点项目

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发展“四首”经济;招引国际零售商等企业和国际品牌。

打造世界消费品超市:引进培育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壮大既有精品超市和跨境电商平台;布局进口商品O2O体验店。

培育“九龙精品”:实施老字号振兴行动、“九龙造”品牌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价值开发三大计划。

第四节提升国际消费服务质量

完善国际化服务标准体系,聚焦服务流程、服务时效、服务人员技能等方向,积极配合国家和重庆相关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工作,鼓励区内行业协会、企业主体、社会团体制定符合国际惯例、高于全国或全市的服务标准。重点鼓励消费领域龙头企业,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制定实施更为严格的内部服务标准,树立行业国际标准化服务标杆,引领带动全市国际化服务标准体系等级提升。加强服务标准、外语、国际礼仪等职业教育培训,提升服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突出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国际化消费服务品牌。完善企业消费服务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服务水平的监测,建立健全商务领域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强化安全智慧监管和信用联合奖惩,引导商业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实施标准化管理和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树立一批管理先进、服务精良、消费者认可的服务品牌。

第十五章丰富国际化特色服务消费

围绕人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从出生到终老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高品质生活性服务需求,深入实施特色服务消费提升工程,推动生活性服务消费供给品质化扩容提质,活跃服务消费市场,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一节提升特色文旅餐饮消费

挖掘九龙坡区特色文旅资源、美食资源,强化多元素融合发展,做靓做响“九龙文旅”“九龙味道”服务消费名片。提升特色文旅消费,传承九龙文脉、活化整合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富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和文博大区,加快推进艺术博物馆、主题美术馆群落等载体设施建设,依托九龙滩广场、黄桷坪等场地,打造重庆艺术集市,持续丰富文旅消费产品供给,培育壮大文化演出市场,高水准打造“城上音乐剧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文旅演艺项目,积极开展特色旅游品牌推介展览会,打造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文旅消费新地标。提升特色餐饮消费,推进“美食+文化”融合发展,以文化赋能提升九龙坡区美食消费附加值,推动餐饮与时尚、艺术、文化等多元素融合,加快集聚全球美食品牌和发展培育流量效应突出的网红餐馆、潮流小吃,吸引国内外消费者美食品鉴打卡。

第二节提升特色体育康养消费

全面推进落实健康中国九龙坡行动,推动体育消费、康养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和不断迈向国际化。提升特色体育消费,推动重庆奥体中心扩容升级,支持社会资本兴建一批运动场馆设施,丰富体育消费业态,开发沿江沿山体育休闲运动线路和体育旅游项目,精心打造城市体育嘉年华,积极申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打造全国体育健康休闲消费集聚区。提升特色康养消费,加快发展高品质医养消费,建设巴渝国医城、心海心理产业园,积极对接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资源,提供多层次高品质医养结合型康养服务;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消费,按照国际标准加快建设中梁山国际康养城,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学习体验、语言科技、旅游景区、康养佳园有机结合的中梁山世界语言科技小镇建设打造全市森林康养精品。

第三节提升其他特色服务消费

积极扩大优化教育、家政等其他领域服务供给。提升特色教育消费,以西彭园区、华岩镇、陶家镇等为重点,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支持外商投资设立国际学校、非学制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标国际标准,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培育一批在全市乃至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和家政服务品牌。积极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提升智能产品和电子竞技、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数字内容消费供给,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增加绿色消费产品供给,营造提供绿色消费空间,引领全市绿色消费。

专栏8:特色服务消费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特色文旅消费促进行动。文旅消费载体,推动海军历史、气象等主题博物馆群落、京渝国际文创园、中梁山风景区、五洲世纪文化创意中心、九龙意库发展。文旅消费产品,打响“黄桷坪新年艺术节”“华岩荷花展”等特色节会品牌;塑造“城上音乐剧艺术中心”等演艺品牌;文旅消费交通和接待设施,推进九龙新商圈双循环观光巴士快线、华润二期五星级高端酒店建设。

特色餐饮消费促进行动:推动餐饮店面设计、特色菜品、服务功能文艺化时尚化升级;开展“网红餐厅”“特色美食”“山城吃货”等评选活动。

特色体育消费促进行动:重庆奥体中心扩容升级;建设腾龙体育中心、莱茵体育、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项目;废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改造体育综合体;打造城市体育嘉年华等。

特色康养消费促进行动:建设巴渝国医城;壮大心海心理产业园;建设中梁山国际康养城、中梁山世界语言科技小镇等。

特色教育消费促进行动:建成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发展多形式教育培训机构和服务;发展社会教育、国际教育合作行动项目等。

特色家政服务消费促进行动:实施家政服务业培训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和家政服务品牌等。

第六篇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打造文化艺术国际交往中心

坚持以“一区服务一市”,对接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突出文化艺术优势,加快完善城市国际交往载体设施,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区。

第十六章完善对外交往设施和平台

加快完善国际交往载体设施,大力发展国际化的文化会展,增强对国际交往的载体平台支撑作用。

第一节健全国际文化交往载体

积极融入重庆“一核一轴一环多节”国际交往格局,围绕“两江四岸”国际交往功能主轴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巴渝文化、红色文化、美术文化、佛教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完善文化艺术特色鲜明的国际交往设施平台,丰富国际文化艺术交往,打造国际交往功能集中承载区。强化文化交往场景建设,重点打造九龙美术半岛文化艺术特色外事参访区,利用玉龙公园旧石器时代遗址、川美、华岩寺、建川博物馆等资源,建设一批与文旅互促共融的外事活动场所,完善涉外接待配套设施,积极吸引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剧院联盟等文化艺术类国际组织来渝到九龙坡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集聚世界知名文化企业、国际艺术大师、文化创意资本,积极承办国际文化旅游、国际文化交流等文化外交活动,深化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政府及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品牌,成为面向世界讲好重庆故事、展现重庆文化魅力的重要舞台。以文化交流为纽带,重点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扩大友好城市“朋友圈”。

第二节办好国际性文旅展会

发挥九龙坡区“文博大区”优势,积极举办多领域多类型文化会展活动,提升会展层级,释放会展的国际交往平台效应。对标世界眼光、对标未来视野,高水平打造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依托抗战兵工旧址博物馆聚落、巴人博物馆等特色人文载体,办好长江文化艺术双年展等文化交流活动,精心打造黄桷坪新年艺术节、长江文化艺术周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谋划推出“博物馆之夜”、“文博讲堂”等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争取国际国内重大艺术活动落户九龙半岛,塑造九龙坡区在全市乃至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文化对外交往独特优势。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渝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主动整合走廊沿线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巴蜀文化艺术交流巡回展、巴渝民间美食节、巴渝文化博览会等文化活动。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家和市级体育主管部门联系合作,积极承办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中国国际象棋元老精英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对标重庆马拉松引进“中肯友谊之光”城市定向赛。

第十七章营造国际化宜居环境

按照国际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打造舒心悦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国际宜居城市。

第一节加强国际化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国家先进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升级。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公共交通建设,增强区内外交通通畅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全市率先实现5G商用,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高效安全、出行便捷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环境治理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海绵城市、无废城市等新型城市,实现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高标准规划布局国际休闲街区、国际社区、国际公寓、国际俱乐部等配套设施,积极引进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推动商业设施提档升级,促进生活设施和服务与国际接轨。

第二节提升国际便利化生活服务水平

围绕满足外籍人士在九龙坡区工作、生活消费需求,鼓励境外资本来九龙坡区投资设立国际学校及国际医院、康复中心、养老院等康养机构。提升国际友人聚居社区的涉外管理服务能力,强化国际治理ISO标准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外语和国际规则培训,引进技术先进、管理规范、高效便捷的国际化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国际化的社区服务。加强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全面实施公共场所双语标识工程,逐步实现在门户网站、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等窗口提供多语种服务。推进国际化结算和货币兑换平台、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建设,全面提高支付与结算的便利性。

第七篇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

牢牢把握重庆市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机遇,突出制度型开放,强化制度对接创新,优化涉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西部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

第十八章全面优化涉外营商环境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扩大九龙坡区开放的生命线。

第一节营造一流亲商清商政务服务环境

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优化涉外政务服务,打造国内外市场主体认可的最佳政务服务区。最大限度精简涉外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推动政府管理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全市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完善本区智慧政务大厅,实施自贸服务专区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全面推进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目录库,开展外资企业三送一访全覆盖专项行动,落实外资企业服务管家制度,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力稳定外资外贸。建立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二节营造一流安商护商法治保障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提升涉外法治能力,强化开放的法治保障。营造优良国际化商事法律环境,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清理影响和制约外商投资的不合理规定,严格和创新涉外行政执法,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探索在九龙坡区建立市级涉外法律服务创新服务园(孵化中心)和外商投资“一站式”争端解决中心,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涉外律师事务所,积极引进国内外涉外专业律师事务所在九龙坡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本地律师事务所设立专门的涉外法律服务业务部门,鼓励支持区内有条件的法律服务机构走出国门设立服务机构或开展境外联营、联盟合作,壮大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合法权益和本地企业及居民海外合法权益。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探索建立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服务效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协助市级部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推动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际友好城市的知识保护交流合作。

第三节营造一流便商利商市场竞争环境

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竞争中性原则,持续清理区级自行编制发布的市场准入类负面清单,放宽准入限制,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准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充分竞争。重点深化服务业准入后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扩大电信、教育、医疗、国际运输等领域开放,确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以九龙新商圈为核心,积极争取在全市率先试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正面清单制度,激发消费和商贸内生活力。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抓好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确保市场竞争规范有序。

第十九章加强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创新

依托自贸试验区、自创区,加大制度开放创新,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配合全市强化国际经贸新规则探索,增强开放的制度推力。

第一节加快推进标准衔接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服务,加大对国际标准的跟踪、评估力度,鼓励区内企业采用更为先进的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探索以龙头企业、科创企业为重点,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成立行业企业联盟标准,促进标准生产和产品质量提升,提高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鼓励西南铝业、庆铃汽车等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化标准制定,推动自身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成为具有行业引领力的“重庆标准”。

第二节协同探索创新引领国际经贸规则

发挥九龙坡区的区位、产业、人才、体制优势以及重庆自贸试验区九龙坡板块的平台作用,担起大区责任,协同全市深入推进国际经贸规则创新,更好地服务全市开放发展大局。按照系统性、制度型开放要求,用好国家赋予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自贸试验区与自创区“双自联动”,充分整合全区创新资源要素和各类创新支持政策,先行先试深化首创性、差异化制度改革探索,重点创新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和离岸贸易支持政策。

第八篇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合力,切实保障九龙坡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第二十章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强化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市级各项战略部署,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指导。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和优化部门职责分工,凝聚共识,加强协作。加强过程管理,建立九龙坡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指标体系及统计评价制度,科学制定规划实施的年度分解计划,强化年度监测分析评估,确保规划各项任务顺利落地落实。

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好国家和市级支持政策,健全九龙坡区开放发展的政策体系。围绕产业发展、通道平台建设、城市国际化等重点领域,用好用活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既有政策,并根据未来发展需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优化政策支持内容、范围和方式,增强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性,提高政策供给的有效性,形成正确导向与合理预期。

强化项目保障。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积极向国家和重庆市争取和主动策划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滚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审批制度,加强项目推进的协调服务。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第二十一章强化开放人才保障

积极引育国际化高端人才。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和九龙坡区“人才金凤计划”,发挥九龙坡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聚焦开放型经济、国际创新、国际消费和国际交往等领域,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重点加大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海内外创客、行业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建设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创新创业热情和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型干部队伍、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服务,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实施引进人才“家在九龙坡”工程,强化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行部门联动,切实为人才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的落户、教育、医疗等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切实纠正人才评价中重资历、学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积极为来区外籍人士提供签证、停居留、出入境等服务,吸引更多海内外朋友走进九龙坡、投资九龙坡、扎根九龙坡。

第二十二章强化风险防控和环境保护

加强风险防控。加快制定出台九龙坡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对外开放领域的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海外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风险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对海外疫情防控、国际经贸摩擦、国际政经形势、大宗商品价格等方面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力度,及时向相关行业通报风险信息。引导区内涉外企业建立海外投资决策全周期的风险管控体系,做好项目前期目的地风险调查评估和风险管理预案,加大对重大项目执行过程的监控力度,精准有效处置风险,稳妥化解风险。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开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国家、重庆市有关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严格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有序管控开发建设,强化综合环境影响动态跟踪,认真落实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防范和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加强开放通道、平台、口岸生态系统保护,推进绿色循环生产,促进开放领域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十四五”规划(2021—2025)》 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一图读懂】《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