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重庆市九龙坡区统计局

2023328

  

2022年,面对深刻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发展保持了多重压力下的恢复态势。

一、综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3.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117元,比上年增长2.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617.1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139.00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35.0:64.6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一、二、三产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0.3%55.2%44.5%。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看,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1.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增加值1019.36亿元,增长0.1%,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7.8%

表12022年分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及其比重

绝对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1763.94

2.7

100.0

第一产业

7.79

1.6

0.4

第二产业

617.15

4.5

35.0

433.65

3.6

24.6

建筑业

183.50

6.8

10.4

第三产业

1139.00

1.8

64.6

                    图12018-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018-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53.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6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4.18%,比上年末提高0.15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100.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75万人,男性人口49.13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3*万人,比上年增长46.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0.89*万人,比上年下降3.4%*,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0.43*万人,比上年增长20.4%*

全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4%。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1.7%。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8%。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9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24.34万户。

二、农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86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90公顷,下降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296公顷,增长0.4%。在经济作物中,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3434公顷,增长0.2%

全年粮食总产量11294吨,比上年下降1.4%。蔬菜产量68434吨,增长0.1%。肉类总产量1555吨,增长0.7%

                  表2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吨)

11294

-1.4

蔬菜(吨)

68434

0.1

水果(吨)

13908

16.6

肉类总产量(吨)

1555

0.7

#猪肉

1147

1.7

禽肉

351

-1.1

出栏生猪(头)

14564

1.6

存栏生猪(头)

7046

-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分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下降7.2%,摩托车制造业下降3.4%,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增长24.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下降10.7%,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业下降28.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8个。

表3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汽车(万辆)

11.51

11.7

摩托车(万辆)

69.00

-0.1

铝材(万吨)

128.50

-1.7

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

533.82

-13.8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3.5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区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四、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3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93.38亿元,比上年下降0.5%

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368*万人,比上年下降35.5%*;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47666*万人公里,增长44.8%*。公路货物运输量5812*万吨,下降6.2%*;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25133*万吨公里,下降7.1%*

年末全区民用车辆保有量达到33.9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9.61万辆,增长5.3%。全年新注册机动车3.74万辆,比上年增长2.8%。其中,新注册汽车2.82万辆,下降3.8%

全区共有邮政营业网点26个。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完成邮政函件业务65.20万件,包件业务1.85万件,快递业务641.15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262.33万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14亿元,比上年下降3.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下降3.2%,餐饮收入额下降0.5%

在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3.9%,金银珠宝类商品下降37.0%,日用品类商品增长0.6%,石油及制品类商品下降6.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下降3.1%,汽车类商品下降11.5%,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下降10.3%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2%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4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100.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分主要行业看,工业投资下降3.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2.7%

表4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1.1

#基础设施建设

49.4

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10.4

设备工器具购置

-15.5

其他费用

-13.7

按三次产业分

第一产业

-100.0

第二产业

-2.4

#工业

-3.2

#汽车制造业

88.5

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

-61.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73.6

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业

-54.6

第三产业

2.4

#房地产开发

-22.7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比上年下降26.3%,办公楼投资下降57.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8.3%

                   表52022年商品房建设与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1011.31

-16.0

#住宅

613.97

-6.7

办公楼

38.11

-58.1

商业营业用房

99.31

-16.4

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153.27

-12.2

#住宅

83.62

-18.0

办公楼

1.09

-95.5

商业营业用房

38.09

375.4

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58.48

17.6

#住宅

117.24

66.9

办公楼

2.42

-79.2

商业营业用房

7.71

-62.6

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208.19

-33.0

#住宅

129.30

-47.5

办公楼

9.74

-33.1

商业营业用房

9.62

-33.6

销售额(亿元)

202.58

-43.1

#住宅

162.49

-48.1

办公楼

8.95

-46.9

商业营业用房

12.20

-15.7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4.09亿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出口153.21亿元,下降4.3%;进口20.88亿元,下降17.1%。全区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01家,全年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7%

全年新增外资企业29*家,比上年下降58.8%*,累计达到532*家。合同外资额6587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总额196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2.0%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税收收入39.13*亿元,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32*亿元,增长15.5%*

全区共有银行支行47*家,银行网点数193*个,年末从业人员0.29*万人。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669.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645.70亿元,增长15.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4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6%

表62022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本外币存款余额

2669.45

15.6

#人民币存款余额

2645.70

15.7

#住户存款

1572.31

17.8

非金融企业存款

866.09

8.7

政府存款

13.95

25.1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36.58

33.4

本外币贷款余额

2348.06

3.6

#人民币贷款余额

2347.19

3.7

#短期贷款

432.08

21.2

中长期贷款

1803.12

-1.2

#个人贷款及透支

1291.66

-3.8

全区共有保险支公司15*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2.73*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86*亿元,增长4.0%*;人身保险收入17.87*亿元,下降8.8%*。赔付各类保险金3.66*亿元,下降1.4%*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65元,比上年增长4.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96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40元,增长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6,比上年缩小0.03。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710元,比上年增长3.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78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619元,增长3.6%

表7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区居民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50265

4.4

51696

4.4

27740

5.7

工资性收入

29140

5.1

29833

5.2

18227

6.1

经营净收入

5187

3.9

5201

4.0

4963

2.0

财产净收入

3978

3.5

4207

3.6

388

8.1

转移净收入

11960

3.1

12455

3.1

4162

8.1


图3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59*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4*万人,增长4.2%*。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9.40*万人,增长2.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1.43*万人,增长7.9%*

年末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338*6810*人,比上年末减少602*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36*/月提高至717*/月,共发放城市低保金6300*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39*1203*人,比上年末减少19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515*/月提高至581*/月,共发放农村低保金921*万元。

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含敬老院)39*个,床位数4352*张。农村集中、分散特困供养人数441*人。区救助管理站全年救助245*人次。民政部门救助临时困难群众1319*人,发放困难救助金355*万元。重大节日慰问困难群众2.84*万人次,发放慰问金418*万元。全区在售福彩电脑投注站326*个,销售福利彩票2.40*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截至年末,市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8个。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9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新型研发机构15个,其中高端研发机构7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91家,市级科技型企业3120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成交合同800项,成交金额56.99亿元。

全年获得授权专利5993件,比上年下降7.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75件,增长25.2%。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8.48件,增长17.0%。全区共有中国驰名商标22个,注册商标68061个。

全区学校438所(含幼儿园,不含高等学校,下同),专任教师1.63万人。全年招生5.77万人,在校学生24.19万人,毕业生6.05万人。

表82022年全区教育主要指标

学校(幼儿园)数(个)

专任教师总数(人)

招生数(人)

在校(园)学生(儿童)数(人)

毕业生数(人)

普通高中

11

2107

8229

24174

7883

中等职业学校

6

919

7229

19200

6302

普通初中

24

3384

12811

42762

13359

普通小学

54

5667

18607

98816

13561

特殊教育学校

1

13

4

54

7

幼儿园

342

4200

10798

56861

19364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区共有登记备案博物馆7*个,文化馆(中心)14*个,自助图书馆10*个,公共图书馆1*个,其中,公共图书总藏量95.11*万册。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年送演出进基层148场次,播放惠民电影1838场次,受惠群众达32.20万人次。全年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国家级荣誉7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市级荣誉28项。

全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74.20亿元,较上年下降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2%。年末全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5*个。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28*个,其中,医院58*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37*个,门诊部42*个,村卫生室34*个。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269*张,其中,医院床位8214*张,乡镇卫生院床位181*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08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81*人,注册护师(护士)5791*人。

    全年新增等级运动员161*人,新增等级裁判员90*人。全年获得国家级比赛金牌5*枚,省市级金牌163*枚。全区共有标准体育场2*个,体育馆3*个,游泳池(馆)54*个(含非标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3*平方米。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318*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金额4.63*亿元,比上年增长48.4%*

十二、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和好于II级以上天数323*天,占全年比例88.5%*。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2.5*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5.6*分贝,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全区森林覆盖率40.0%*,与上年持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2平方米,增长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71%,提高1.50个百分点。

全年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18*起,死亡18*人,直接经济损失1070*万元。其中,道路运输事故8*起,死亡8*人;企业事故10*起,死亡10*人,经济损失1070*万元。

注:

1.*数据不含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范围内白市驿镇、走马镇、含谷镇、巴福镇、金凤镇、石板镇6镇数据。

2.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5.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本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8.森林覆盖率本年数据为部门上报数。

9.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机动车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区邮政局;货物进出口、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委;财政、金融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保局;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数据来自区民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委;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委;体育数据来自区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空气质量、噪音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森林数据来自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区城市管理局;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数据来自区应急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2022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pdf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