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山街道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以来,中梁山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履行法定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加强贯彻落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通起来,切实贯彻落实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中。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11个坚持要求,根据《2024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制定《2024年中梁山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分解任务,压实责任。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民法典、宪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纳入党组集中学习内容,并紧密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班子成员开展党纪教育宣讲11次,积极指导辖区12个村(社区)、25个非公党组织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三会一课”等;组织街道120名干部职工参加2024年度全区法治理论知识学习考试,参考率和通过率均达100%。
(二)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
大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紧盯考核目标,全力推动。2024年1-11月限上批发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35.93亿元,同比下降0.15%;限上零售销售额2.23亿元,同比增长20.5%;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679.7万元,同比增长0.77%;限上餐饮业营业额8226.9万元,同比增长5.33%;限上社零总额2.74亿元,同比下降20.82%。在库工业企业37家,2024年1-11月产值176.22亿元,同比上升15.6%。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共940余户,为发展扩展了空间、注入了活力。二是政策送上门,服务进企业。召开各类市场主体政策宣讲会5次,上门宣传600余次,发放政策汇编资料12000余份,报送企业营商环境信息5篇,案例4篇;协助兑付产业扶持政策525余万元;成立工作专班,设立12 个服务企业包片小组,由12名党政领导担任班长,带领对应分管科室、企业所在村居工作人员,包片服务辖区企业,坚持“上率下、点对点、面对面”,做到服务企业“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三是紧扣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企、科技型企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1-11月科技型企业入库16户,高新技术企业41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3801万元。深入实施软件信息产业“星耀龙珠”行动,积极走访辖区50余家软件信息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文件,新增楼宇使用面积0.5271万方,新增纳入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监测平台企业数量6家。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职尽责,落实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清单,完善好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制度。二是抓好机关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全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全领域、全覆盖的系统培训轮训,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夯实理论根基。三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在完成政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学时的基础上,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
(四)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
一是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在决策前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法律顾问、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严格遵循决策程序,确保决策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严格落实文件备案审查。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把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并及时报备。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及定期清理制度。今年对2024年以来街道制定的所有文件进行清理,确保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五)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
中梁山街道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强化执法能力水平。一是以“指挥体系扁平化”、“执法队伍一体化”、“执法事项清单化”、“执法监管联合化”、“执法效果可量化”、“大数据智能化”等“六个化”加快开创职责清晰、协同高效、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综合行政执法新格局。今年以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日常巡查415次,联合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区、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等区级部分开展“综合查一次”6次。在城市管理、环保、消防等领域共处罚案件28件,罚款54500元。二是开展“大美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大道至简、以少为美、重在精致”,拆除道路中央隔离栏杆、人行道护栏12000余米,拆除安全岛隔离桩1400根,拆除破损违规招牌42余块,修枝430处、清理枯枝杂草16 处、铲除违规种菜5 处,补栽绿地800余平方米,冲洗路面200余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700 余处,清除牛皮癣3000余处,擦洗果皮箱2200余个。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应用。狠抓智慧城管、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提升12319城市管理热线、市长信箱等城市管理线上方式活跃度,今年以来,完成城管通、12319案卷16000余条;四是深入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顺利通过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投诉的10个央督问题全部整改完毕并通过验收销号,目前长效保持中。截至目前,街道83个入河排口已全部完成整治验收销号工作,2个重点排口完成年度“两巡两测”任务,清理煤炭沟支流华岩隧道出口箱涵淤泥150余立方米;截至2024年11月11日,街道级村级河长完成巡河276次,街道内跳蹬河及其支流均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以上水质标准。
(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
一是加强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沟通计划和预案。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对辖区内的各类应急管理信息化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拓宽基层风险信息上报渠道,提升基层风险“早感早发现”的能力,确保预警信息能快速传达到户到人。二是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挂点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下沉村(社区)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召开季度防范会、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分析会、专项整治会及各类部署会,及时研讨解决辖区安全生产存在问题。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活动,联合相关岗位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居民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
一是化解矛盾促和谐。积极打造“消气包”综合调解品牌,在建平台、强调解、促确认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出实招,构建以调解为基础的纠纷多元闭环联合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纠纷就地“一站式解决”优势作用,协调街道各责任岗位、各调解组织、各村(社区)、网格等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纠纷案件206件,其中街道调委会收到申请61件(警调对接7件),村(社区)自排145件,已全部成功化解,调解协议履行率100%,涉及当事人数428人;二是紧盯重点降风险。积极解决重点人群诉求,3名重点信访人员成功出库;定期开展反宣品巡逻排查工作,成功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扎实开展全民反诈宣传工作,经劝阻共计挽损约270万元;三是用好民声桥梁。利用“民呼我为”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975件,办结1955件,其余正有序推进,满意率位列全区13个镇街第三。
(八)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一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解决议案提案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议案提案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督查。完善督查检查考核机制,着重抓好区《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民生实事督查督办;三是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丰富公开内容、提升公开质量,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准确公开信息。畅通申请渠道,高效处理申请,通过网站、电子邮件等方式接受群众的信息公开申请,在规定时限内响应及完成答复。严格审核公开信息,确保内容合法合规。
(九)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
一是构建“一屏统览”的感知预警体系。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动态更新维护“一标三实”、市场主体和重点人员等数据17余万条,上线水旱灾害防御、森林火灾、地质灾害、高层楼房起火4个数字化预案;二是完善“一键智达”的决策处置体系。上线KPI指标37项,下发工作任务84件,四板块22+2项核心业务全上跑道。2024年办理事件6619件,巡查上报6171件,办结率 100%,其中86.89%事件在社区办结;三是健全“一览无遗”的监督评价体系。细化三级清单,街道形成29项板块事项清单,村(社区)建立20 项高频服务清单,坚持“日报告、周调度、月复盘”,梳理形成典型案例5个。
(十)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
根据区“八五”普法工作计划结合街道实际,制定街道“八五”普法工作计划,并由此有计划地开展好年度普法工作。一是践行“谁执法,谁普法”。街道各责任岗位围绕自身工作职责,结合特殊时段和节点,深入开展辖区内的法治宣传工作,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日常执法、提供服务的全过程;二是突出“专题普法”。充分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日、民法典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普法主题宣传节日,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系列普法活动80余场;三是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坚持律师每月到各村(社区)坐班,律师线下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00人次,接待咨询群众500人次;积极推动《重庆村居法务》微信小程序的推广和使用,截至目前,平台共注册用户5308人,群众利用平台进行咨询服务共计21662次,用户数和群众咨询活跃度均居全区前列;积极开展村(居)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现12个村居各有5名“法律明白人”,各村(居)日常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得到加强。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责任岗位为小组成员的中梁山街道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街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街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二)主要领导切实履职。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述廉工作,持续抓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
(三)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中梁山街道领导班子“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中梁山街道党工委会议议事规则》、《中梁山街道行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等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积极推行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聘请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为街道法律顾问,2024年以来,法律顾问参与街道重大行政决策会议25次,为合同制定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85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0余次。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行政执法朝着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部分错漏、细节不够到位的问题,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时,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当事人释法说理不够到位导致行政复议、诉讼的情况。
(二)线上宣传短板有待补足。现有法治宣传的途径和手段仍较为传统,主要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宣传栏张贴普法海报等线下宣传活动为主,相较于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普法方式,宣传效果相对有限。
(三)宣传针对性还不够强。主要是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面向大众的平时宣传活动开展得较少。对于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针对性、个性化宣传做得还不够。虽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工作,但是力度还不够大,频次还不够高,普法教育的广泛性、渗透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基层社会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和效率还需提升。由于各岗位的主体责任存在差异,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因沟通不足或职责不清晰导致部门间协作意愿不强的现象,各类业务信息传达流通、部门联动的力度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举措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干部法治观念
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领导干部研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把学习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班子会议议题重要内容,并强化学习实效、注重通过法治实践,促进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从而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执法人员参与各类业务培训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推进法治队伍智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二是强化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培训。全面落实街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组织执法人员参与行政执法证件换发专业知识考试,确保持证上岗。在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做到持证上岗,着装规范,亮证执法,文明执法,用语文明,礼貌待人。三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实现执法案件全流程管理,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结合工作实际拟定年度普法计划,确定普法宣传重点,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加强线上宣传,积极开展线下普法,深入法治广场、小区等场所,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推动辖区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