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回应关切

回应关切|主汛期将至!暴雨洪涝偏重、强对流天气多发,重庆这样防范!

日期:2024-05-29

6-8月是重庆市主汛期,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

5月28日,重庆市应急局联合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召开2024年汛期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预计主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总体偏多,暴雨洪涝偏重,高温日数略多,有轻到中度气象干旱……

会上通报,预计主汛期暴雨洪涝偏重,6—8月有12—15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强对流天气多发,夏季35℃以上高温日数,大部地区10—45天,较常年(8—41天)略偏多,8月中下旬开始,中西部地区有20—25天轻度气象干旱,局部有中度气象干旱。

今年主汛期我市气候趋势如何?

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喻桥介绍,根据最新气象资料,预计主汛期(6—8月),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总体偏多,暴雨洪涝偏重,高温日数略多,有轻到中度气象干旱。

全市平均气温27℃,较常年同期(26.6℃)偏高0.4℃,较去年同期(26.4℃)偏高0.6℃。各区县平均气温在23.6~28.5℃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东部偏东地区偏低0.2~0.5℃,其余地区偏高0.3~1℃。大部地区较去年偏高0.5~1℃。

全市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较常年同期(492毫米)偏多2成,较2023年同期(580.1毫米)略偏多。各区县降水量450~730毫米;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1~3成,其中东部地区偏多2~3成。与去年同期相比,东南部和西南部偏多3~5成,西部和中心城区偏少1成,其余地区持平。

主汛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预测:

暴雨洪涝偏重。6—8月有12~15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9次)偏多,与2023年同期(13次)相当,但强度较2023年偏强。大部地区强降水(暴雨)日数2~5天,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为暴雨洪涝高风险区。

嘉陵江、渠江、涪江、岷沱江、綦江和长江上游四川境内干流降水偏多,流域强降水诱发过境洪水、流域洪涝风险高。

强对流天气多发。2024年夏季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极端性可能较强,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万州、忠县等地为强对流天气灾害较高风险区。

高温略多。夏季35℃以上高温日数大部地区10~45天,较常年(8~41天)和2023年(7~44天)略偏多;中心城区37℃以上高温日数25天左右,较常年(16天)和2023年(22天)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为38~40℃,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2℃左右。

有轻到中度气象干旱。从8月中下旬开始,中西部地区有20~25天轻度气象干旱,局部有中度气象干旱。

主汛期我市洪旱趋势如何?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飞介绍,经气象水文部门综合研判,预计主汛期我市总体将呈现旱涝并发、涝重于旱的趋势。

从汛情来看,长江、嘉陵江来水正常偏多,乌江来水基本正常;渝西的琼江、綦江,渝东北的普里河,渝东南的郁江等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或超保洪水,江河洪水最高水位长江、嘉陵江可能出现在7月或8月、其余河流主要出现在6月或7月,重点警惕长江、嘉陵江、涪江过境洪水影响及连续强降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工程险情。

从旱情来看,今年的旱情与去年基本持平,大部地区干旱开始时间在7月下旬,长江河谷地区及高山易旱区有可能发生干旱灾害。

为防范应对汛期自然灾害

目前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市住房城乡建委二级巡视员卢斗昌介绍,为防范应对汛期自然灾害,在城市内涝治理方面,相关部门将加强工程整治,全市现已排查出289个城市内涝风险点。

同时,将加强应急处置和智慧赋能,全市提前开展了排水管网清疏和设施设备维护,各区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应急演练。有序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应用开发建设,加快配备监控摄像头、液位计等智能感知设备,对内涝事件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联动处置,确保在今年正式上线运行。

在房屋市政工程方面,相关部门提前安排部署,针对汛期自然灾害防范,部署了行业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强化危大工程管控,确保重大安全风险可控;强化常见事故防范。“逐企业、逐项目、逐设备”开展汛期施工安全排查整治,加大沿江临河、傍山临崖,城市易涝区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区项目监管等。

汛期地质灾害风险防御方面

目前做了哪些防范应对措施?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江东平介绍,相关部门目前已实体化运行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专班,将全力打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治理攻坚战,进一步细化明确14部门和22库区区县2024年度攻坚任务共计74项。

抓实巡查排查,组织480名驻守地质工程师、1.5万余名“四重”网格员和9800余名地防员,严格执行汛期和雨情“三查”(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入汛以来,各区县共出动56360人次,核查隐患58849点次。

同时,抓实监测预警,强化数字赋能、整体智治,迭代建设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形成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基本能力。深化小流域风险预警和管控应用场景建设,基本实现全市4208个小流域“一流域一阈值一预案”全覆盖。提升“技防”覆盖面和监测预警质效,部署5836处隐患点监测台站改建新建,迭代升级小流域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实现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不同时段风险预警研判。

●综合治理方面

印发《重庆市三峡库区危岩地灾治理攻坚战行动2024年任务清单》,对已查明的431处危岩隐患点,分类分级制定风险消减措施,今年累计清患率将达90%。全力推进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强化周调度和月通报,加快推进1.25万户4.35万人避险搬迁、55处重大隐患点工程治理和129处隐患点排危除险实施,预计可减少受威胁群众7万余人。

●技术支撑方面

常态化备勤部、市级专家299名赴重点降雨区县,指导做好应急处置。多样化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日常演练,切实让基层防灾责任人和人民群众对“何时转、如何转、转到哪里”等,做到心中有数。截至目前,各区县已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演练11374场,参演人数45.12万人次;组织宣传培训4447次,参与人数43.57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6.79万份。

面对江河洪水、小流域山洪灾害

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飞介绍,面对江河洪水、小流域山洪灾害,市水利局将重点做好强化风险闭环管控,抓实精准预警叫应,夯实防御基础工作等多方面的应对准备。

已完成了去年114处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全覆盖开展了汛前区县自查、区县交叉检查和市级督查,排查出了730余处隐患并加快完成了闭环整改或落实了度汛措施;全面梳理了3061个山洪灾害危险区、231处防洪薄弱点、89座病险水库、1031口高位山坪塘、574座农村小水电站、243个在建重点水利工程、2462处三峡库区高切坡等风险清单,对各类风险开展了分级、分类“一点一策”精细化动态管理等。

同时,各级水利部门建立健全了针对各类风险点责任人的临灾预警点对点“叫应”,确保预警信息能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做到有预警就有响应、有行动、有反馈。

预警叫应+转移避险

全市已新增2.55万个临时避险点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关键在‘防’,灾害来临前的预警叫应和转移避险是最关键、最有效的防灾减损措施。”市减灾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姜瑾介绍。

●预警叫应方面

目前重庆市在去年全市智能预警发布系统升级基础上,已有102万余名各级各类责任人被纳入了“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智能预警发布体系,预警叫应直达网格一线。

●避险转移方面

目前重庆市正加快推进农村地区避难场所选址建设,已新增2.55万个临时避险点,连同4720个既有点位,完成了全市3万余个避难场所的信息采集和电子绘图。基于数字赋能的各项措施,为增强“预警叫应、转移避险”工作实效,提供了支撑。

●夯实救援救灾保障方面

目前重庆市修编完善全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统筹组织全市应急救援队伍进行集结拉动调训。分片区前置救援装备和队伍力量,特别针对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和航道安全,在巫山县设立一线救援指挥部,确保就近快速遂行救援任务。同时,各单位部门盘点、补充、前置防汛救灾物资,确保一旦灾发、快速保障“五有”需求。

“今年4月入汛以来,已启动市级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雷雨大风Ⅳ级应急响应1次,成功应对6轮强降雨过程和1轮大风天气过程。”姜瑾表示,接下来应急部门将继续强化责任落实、除险清患、监测预警、转移救援、救灾救助等多方面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