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再添新通道 云南水富港—黄磏港500吨铝锭完成首航
九龙融媒讯(记者 廖婉廷)7月3日傍晚,长江重庆段夕阳映水,一艘载有500吨云南铝锭的货轮缓缓靠泊黄磏港。起重机吊臂在暮色中有序起落,将装有银白铝锭的集装箱转运至港区仓储区,现场叉车灯光穿梭,勾勒出繁忙的作业轮廓。这标志着“云南水富港—黄磏港”公水联运通道正式实现首航,不仅为黄磏港开辟了西南地区铝产业原料运输新路径,更让九龙坡区铝产业在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并进一步推动九龙坡区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的步伐。
▲传送铝锭集装箱。记者 周邦静 摄


此次抵港的500吨铝锭来自云南铝业生产基地,经水富港转长江水运抵达黄磏港。“此次500吨铝锭为九龙新城园区铝企业的订单,过去从云南运铝锭到重庆,企业通常选择公路或者铁路运输方式,此次我们打通了云南水富港到黄磏港的水运通道,为九龙坡区铝制品企业提供一条新的物流通道选择以及物流通道保障,这条线路的常态化通航也是为九龙坡区铝制品企业构建稳定的原料供应‘水上动脉’。”黄磏港商务部部长崔勇说。
而对于黄磏港而言,此次首航意义非凡。作为重庆中心城区西部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当前黄磏港主要作业货种为进口原木、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工业硅、炭块及粮食等。进口原木主要为新西兰进口原木,海运至太仓港清关后,转江船通过长江运至黄磏港,主要流向九龙坡区内企业,对比原物流路径降本增效。
铝锭主要为全国工厂运输至黄磏港进行仓储分拨,服务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以及渝西片区丰富的铝产业链,同时工业硅、炭块作为铝产业链加工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经黄磏港集并后分拨至腹地铝产业加工企业。而粮食主要来源为山东,经铁水联运运输至黄磏港,主要向九龙坡区及周边加工企业分拨,利用黄磏港合作的氢能源运输车队,通过全程物流为客户实现降本增效。
据介绍,黄磏港自2025年3月开港以来,已完成自然吨9.7万吨、吞吐量9.5万吨、集装箱量822TEU。此次铝锭首航不仅丰富了港口货种结构,更验证了其“公水联运”模式的可行性。“铝锭运输是我们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切入点。”崔勇表示,未来将依托该通道进一步开拓云南市场,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实现“西南原料—重庆加工—全国分销”的产业闭环。
接下来,黄磏港将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联动区域发展。作为内循环枢纽,与团结村站、果园港等外循环枢纽高效联动,深挖腹地园区货源,构建“内陆省市+长江水运”多式联运通道,促进大宗商品低成本流转。围绕九龙新城重点产业,建设集疏运物流枢纽,服务重庆产业集群。与果园港、万州港等形成组合港,打造集装箱集散中心,推动“公转水”转型。建设大宗商品分拨中心,搭建运贸一体化平台,提供多元物贸服务。布局资源配置枢纽与智能仓储中心,服务国家战略建设。

铝产业是九龙坡区核心支柱之一,随着500吨铝锭在黄磏港完成首航卸载,全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正加速成型,初步构建起“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九龙坡区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集成打造高标准国际化综合服务体系,区交通运输委会同九龙新城园区管委会、九龙现代产业发展集团、黄磏港公司多次赴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深入调研协调,全力跑通“四向”通道,积极为黄磏港组织货源。其中,东向深度融入长江黄金水道,测试开行“黄磏港—果园港”“黄磏港—万州港”水水中转线路,稳定华东至黄磏港原木水运项目;西向打通“昭通—水富—黄磏”线路,完成“黄磏港—水富港”铝锭运输水水中转运输,与云南安宁市签订《关于加强交通、物流事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南向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北部湾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推进区内高端装备制造、汽摩零部件等重点企业与平台公司高效对接,“一企一策”定制通道物流方案;北向积极对接渝新欧公司,为辖区企业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和欧洲、中亚等地,在报关、运输组织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
“四向通道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通过黄磏港实现有机串联。”区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原料进港—加工增值—产品出港”的高效循环。这种“港产城”融合模式,正是九龙坡区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的重要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