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磅单难逃“火眼金睛” 非现场治超锁定铁证
近日,交通行政执法九龙坡大队依托辖区公路非现场治超设备,追根溯源、多方取证,成功识破货车司机伪造称重单据逃避处罚的违法行为,以严谨执法维护了公路运输秩序。
超限预警触发核查,司机申诉提交“合格”材料。近日,大队执法人员在对非现场治超系统推送的渝DR91xx号货车超限信息进行核查时发现:该车为4轴货运车辆,经治超设备检测总重49吨,超过31吨的法定限重标准,超限达18吨,涉嫌构成擅自超限行驶违法行为。执法人员随即依法通知当事人到大队接受调查处理。
尽管已超过法定申辩时效,当事人仍到大队办案窗口申诉,称其车辆并未超限,并提交了称重单、地磅检测合格证明等材料。其中,称重单显示该车总重仅31.15吨,与非现场治超设备检测的49吨数据差距悬殊。
疑点聚焦伪造磅单,溯源调查锁定铁证。本着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执法人员对申诉材料启动复核程序。经比对,当事人提交的称重单数据与治超系统记录偏差显著,且单据格式、数据精度存在异常,涉嫌人为篡改。为查明真相,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该车货运收货方——中铁十一局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工程施工二标段项目部,开展实地溯源核查。
通过调取项目货物入库登记台账、核对收货称重记录,执法人员确认:当事人提交的31.15吨称重单与项目部实际收货登记的重量完全不符,其造假行为证据确凿。
证据面前承认违法,严谨执法彰显公平。在铁证面前,货车车主最终承认:为逃避超限处罚,其通过伪造称重单、虚构“合格”数据的方式,企图蒙混过关。目前,大队已依据调查结果,对该车超限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
此次案件处理中,执法人员严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通过严把证据审核关、及时溯源核查,不仅揭穿了违法行为,更规范了非现场执法数据审理流程,更好发挥我区公路非现场治超设备的力量和作用,切实保障运输秩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