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民政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民政局 > 部门信息

“五社联动”奏响社区治理“大合唱”

日期:2021-03-25

近年来,九龙坡区在“三社联动”基础上,聚力“五社联动”工作,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人才为骨干,发动社区志愿者参与,链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以项目化方式运作,形成“五社联动”生态圈,实现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资源的整合对接,奏响“大合唱”,全面提升了我区社区治理能力。

一、强化党建引领,激活社区治理棋局

我区一直把社区治理作为一项凝聚党心民意的“民心工程”来抓,明确构建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将区级部门、镇街履行社区治理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全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增强各部门工作责任感。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制度,组建“社区工作者+社工+志愿者”团队,常态开展入户走访和需求调查,尽力解决新时代下社区居民的需求,激活社区治理棋局。

二、夯实“五社联动”基础,创新社区治理载体

(一)搭建一批承载平台。按照“1+N”孵化培育思路,打造区级社会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渝州路、九龙、石坪桥3个镇街社会组织服务基地,总建筑面积超3200平方米,已入驻和孵化社会组织25家。扎实推进镇街社工站建设,全区13个镇街社工站服务功能全覆盖,共配备专职社工39名;备案登记社区社工室105个,占比94.5%,社会组织三级服务体系正加快形成。

(二)培育一批社会组织。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印发《关于加大“放管服”改革、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的七条措施》,简化登记程序;将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验资统一纳入“建设银行验资通”范畴,缩短办证时间,节省验资费用,实现全程“网上办”、“一次办”,切实为社会组织“减负”。目前有社会组织608家,专业社工机构43家,排各区县首位。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通知》、《关于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措施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方式,重点培育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等社区社会组织,镇街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410个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健全一批运行机制。2019年起,相继出台《九龙坡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试行)》、《九龙坡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九龙坡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细则(试行)》等多份规范性文件,在全市率先实现由区民政局统筹全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严格项目过程监管,统一评估标准,规范社会工作领域的政府购买服务行为,形成了协调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2021年,全区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88个、金额990万元,探索开展了机关退休老干部心理干预、刑事解教人员就业帮扶等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实现从困难人群到有需人士的扩围。资金的渠道也由以往的民政统筹调整为民政统筹、镇街(部门)参与、社会组织链接资源相结合。自2013年市民政局开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试点以来,全区已累计开展328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总投入3600余万元,有效地回应了社会需求。

三、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充实社区治理力量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自2018年起,我区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通过“三个一批”(转换一批社区社工岗位,购买一批社工项目岗位,开发一批体制外社工岗位)开发社会工作岗位846个,为社工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2020年,区财政专项列支147万元,对村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工机构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培训结束后,我区社会工作人才将达到4000人,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目前全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359人,持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1147人,位居全市前列。

(二)推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持证上岗。大力支持和鼓励各单位人员参与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推动社会服务人员提升转化。区财政自2016年起设立奖励机制,对取得全国初、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0元和2000元补助奖励,截至目前,共安排补助资金63.3万元。2018年6月,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干部补贴政策的通知》(九龙坡府办发〔2018〕127号),落实了社区工作报酬自然增长机制,对社工资格补贴标准做了调整,重庆市社工员、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每月补贴标准调整为每月50元、150元、200元、300元,大幅提高了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职业补贴。目前全区社区干部已有721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占全区社区工作者的57.4%,已逐步实现“社区干部专业化”。

四、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整合社区治理资源

(一)壮大志愿队伍,形成服务体系。全区注册志愿者25.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886余个,总时长达到55.25万小时,标识的志愿服务组织共计9家,已建立起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支撑,专业志愿者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形成了“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的志愿服务体系。

(二)运用志愿载体,抓好资源整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关爱帮扶分中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宣传,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一对一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四方结对帮扶活动”、“99公益日”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月开展1-2场次,着力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实现阵地、队伍、活动全域覆盖。

五、激活公益慈善参与动力,加大社区治理投入

(一)加大公益慈善宣传。精心组织参加腾讯“九九公益日”互联网募捐活动,募集资金1608.72万元,获得腾讯配捐308万元,主城第一;参与人次249.8万,全国第一。举办九龙坡区第一届慈善公益年会暨社会工作发展论坛,首次评选表彰九龙坡区慈善家,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倡导社会向上向善。

(二)广泛募集社会资源。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与深圳壹基金合作,筹集100万元服务辖区1345名困境儿童;联合华岩文教基金会在全区13个镇街成立 “慈善纾困基金”,每个镇街10万元启动公益金。其中区慈善会出资5万元,华岩文教基金会出资2万元,镇街自筹3万元,解决目前民政兜底保障政策仍然“兜不了”的问题。统筹利用慈善资金,2020年以来,区慈善会共支出260万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扶持社会服务项目化运作。

(三)设立社区专项基金。分别设立九龙街道“居民自治金”、“社区公益服务基金” 和石坪桥街道“社区阳光基金”,扶持社会服务项目化运作,解决社区居民的临时性、突发性困难以及社区自理自治。目前,九龙街道通过社工室、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构建起社区引导、居民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共累计投入居民自治金400余万元,向社会筹集社区公益服务基金107.5万元,购买服务项目362个。石坪桥街道依托社区基金,已为辖区老年人、困境儿童开展角色适应、慢病管理、环境融入、职业规划等社会工作服务近500人次,累计开展各类志愿公益服务活动200余场,受益群众近10000人。

目前,我区的“五社联动”工作已逐步打通了社区资源链接路径,促进资源互助共享,多方共赢,形成良性循环。志愿者服务更加热情高涨,社区社会组织更趋活跃,空巢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得到更全面服务。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完善“五社联动”服务机制,健全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加强街镇社工站建设,优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增强服务质效,全面促进基层社区治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