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四举措”扎实推进 “五社联动”工作
今年以来,区民政局以构建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为抓手,通过搭平台、上项目、带队伍,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五项清单,切实为群众服好务、办实事。
一、以平台搭建为载体,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按照“1+N”孵化培育思路,引进全国优秀社会组织,打造区级社会组织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层面,扎实推进镇街社工站建设,全区13个镇街社工站服务功能全覆盖,配备专职社工39名,建成渝州路、九龙、石坪桥3个镇街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总建筑面积超3200平方米,已入驻和孵化社会组织37家。社区层面,111个社区社会工作室全覆盖,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正加快形成。出台《九龙坡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社会资源认定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目前,我区已基本构建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了全区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以服务项目为重点,增强社会工作服务效能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服务领域。结合我区实际,会同财政、司法、退役军人、妇联等多个部门建立项目需求调研论证机制,完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和规模,强化部门合力,促进社会工作融合发展。二是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服务开展。2021年,区民政局统筹民政、部门、镇街、社会、承接组织多方资金1111万元,购买项目88个,实现从困难人群到有需人士的扩围。三是以“全科+专科”方式,满足服务需求。一方面,普及“全科”服务。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实施14个公益创投项目,推动社会工作室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提升其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开展花艺技能进社区和科普宣讲进社区活动,已开展活动60余,惠及居民5000余人,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融合。另一方面,突出“专科”服务。针对老年、困境儿童、家庭妇女等特殊群体,购买30家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专业化需求。
三、以人才培育为支撑,壮大社会工作专业力量
一是扩充增量。一方面,举办社会工作专题培训班,对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实施轮训专项行动计划。培训后,全区社工专业人才将突破4000人,逐步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印发《关于加大“放管服”改革、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的七条措施》,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方式。目前全区社会组织610家,镇街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446个,其中专业社工机构43家,排各区县首位。二是提升质量。以举办社工能力成长营为契机,培养30名本土实务社工人才,加速打造本土化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
四、以多元化为保障,拓宽社会工作宣传渠道
一是广泛募集社会资源。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与深圳壹基金合作,筹集100万元服务辖区1345名困境儿童;通过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链接121.45万元等价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倒逼社会组织解决自我生存发展问题。二是线上线下齐发声。承办第五届巴渝社工周宣传和重庆市社会工作、慈善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论坛暨第三届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大赛,组织线上线下围绕社工知识普及、社会工作服务成果展示等开展宣传,累计开展55场丰富多彩的社会工作宣传活动,20余家社工机构、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充分展示了社会工作者风采,让老百姓感受社工带来的温暖力量,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