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落实“放管服” 跑出社保“加速度”
今年以来,九龙坡区社保事务中心按照上级加快“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通过开通社保服务“直通车”,加快推进“互联网+社保服务”,真正落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了经办服务效能和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一、创建社保“微办公室”,开通社保服务“直通车”
通过政策问答微信群将社保中心、镇街社保所、村居社保相关人员500多人有机联系在一起,建立由区社保中心各科室“专家团队”组成的“微办公室”,实行首问负责制,社保员收到群众反映问题,能直接回复则回复,不能直接回复的,求助微信群中“微办公室”,由社保“微办公室”专人答复,每天答复近100条问询。如重庆某某有限公司在“微办公室”帮助下了解到“小微企业可享受缴费比例下降,困难企业可按员工实际工资,低于社平工资60%缴纳社保”这一政策,申报了相关资料,经审批,于2019年9月开始享受小微、困难企业社保缴费政策,从而当月优惠5524元(参保人员10人),全年降低企业负担66288元。同时,“微办公室”还专门成立社保服务志愿者团队,根据群众服务需求走街串巷挺进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2年来,进村入户共105站点,直面5400名群众职工,收集反馈诉求1480条,现场答疑办理690项,将群众150项诉求解决在第一时间。化解了原失地农转非人员未参加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退伍人员未参加超龄退役军人养老保险、经济建设民工无档案印证资料等群体矛盾,涉及群众1000余人。
二、构建“线下+线上”服务体系, 连通社保服务“高速网”
落实“放管服”相关工作要求后,办事大厅所有业务办理都得到简化优化,并努力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业务办理渠道多样、方便快捷。中心在全市率先研发网上申报登记注册办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网上办理、流程优化、资料上传、安全加密等特点,实现42万条次办结量,占全区总经办量的76.7%。全面启用掌上12333手机App业务受理,参保单位和群众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设备进行在线信息查询修改、社保卡应用、生存认证、跨省转移等各类操作,实现身在家中便可快速处理相关社保业务,在有效分流实体窗口工作量的同时,让群众“少跑”“不跑”,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真正实现“在线办”“即时办”和“马上办”的社保便民服务目标。截至8月底,受理网上人员增减130000人次,新开通网上申报企业5303户;利用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接件800余次,自助办1500余件、预约办理6525件,服务群众421293人次,社保服务实现提速高效。
三、搭建多元化平台,打通社保服务“便民路”
搭建三级经办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区级、镇(街)、村(居)三级经办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全区13个镇街配备一体自助查询机和社保卡制卡机,金保二期业务专网和生存验证实现全区206个村(社区)全覆盖;区级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打造社保经办服务网点,实现社保金融功能一站式服务;在相对偏僻地区设立金融社保卡惠民服务点,广泛布设POS终端,改善优化用卡环境,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使用多项社保卡功能。搭建互联互通平台。针对疫情期间网上不方便办理的补、换社保卡但参保人员需就医的情况,中心主动对接协调银行与区医保局,在全市率先开通门诊住院“无卡结算”绿色通道,推动“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办理模式,延长网上办事链条,疫情期间共101名群众实现了“无卡结算”。搭建网上直播培训平台。为做好疫情期间助力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宣传,从3月4日起开展专题“为民而动•复工复产在行动”网上直播专题讲座16场,共有8329家企业1.2万多人次参与;每月21日专题“为民而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网上直播业务讲座8场,服务4500多家新开户企业,所有直播均可回放,满足了不能实时收看的企业用户。通过网上直播培训,更加深入地宣传了社保各项政策及服务信息,有力促进了“六稳”“六保”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