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文化旅游委 > 部门信息

文化旅游产业恢复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日期:2020-06-18

2020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旋即着手部署应对,全民也积极配合,力求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此次疫情是我国乃至国际经济社会面临的一次重大“黑天鹅”事件,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企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性影响,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业更是造成断崖式打击。

一、文化旅游产业恢复面临的困难

作为环境敏感型产业,此次疫情对文旅产业带来的影响是异常严重的。初步估算,本次疫情造成1—4月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负增长25%左右,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同比下跌50%左右。预计全年文旅经济运行呈现“一季度断崖式下跌、二季度缓慢回暖、三四季度有望反弹”的态势。

(一)文化领域。疫情发生以来,文娱场所方面,全区198家网吧、200家娱乐场所、16家影院全部关闭,经济损失约7亿元(包括营收、房租、人工等)。由于KTV、影院、网吧等都是人员密集型消费场景,按要求尚未恢复营业。待疫情缓解后,群众仍需要一段时间克服心理障碍后再聚集消费,预计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恢复正常水平。文博院馆方面,全区各类博物馆、陈列馆、故居、旧居共计10家,大部分免费对群众开放,对外开放且收费的非国有博物馆有3家(重庆建川博物馆、黄桷坪钢琴博物馆、九龙沉香博物馆)。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建川博物馆门票及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损失约300万元,黄桷坪钢琴博物馆研学游活动、门票收入、演出活动收入损失约100万元,九龙沉香博物馆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收入损失约800万元。

(二)旅游领域。景区方面,疫情造成的直接冲击是门票及部分二次消费损失,疫情发生前,企业为春节黄金周提前布局的宣传、活动等全部归零。周君记火锅工业园、重庆动物园、重庆建川博物馆3个A级景区关闭约2个月,门票收入损失超3000万元。酒店方面,海量退单和停业致使明显受挫。全区星级酒店全部停业约2个月,并退订春节至2月底的客房7000间/夜,退订餐饮2758桌,直接经济损失超1000万元。截至6月,五星级酒店出租率12.5%,四星级酒店出租率27.23%,三星级酒店出租率41.51%。旅行社方面,此次疫情造成大量空单、退费,全区33家旅行社在疫情期间均未组接团队,春节黄金周期间退团3100人次,退费超250万元。

二、对策建议

(一)优化一批文旅产品。一是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采取“互联网+文旅服务”模式,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建设,线下关门,线上展览不打烊。探索华岩旅游区、动物园等智慧景区建设,新增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形成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的数字化服务网络。二是培育定制化、精致化线路。协助旅行社全力开发增加消费频次的淡季新品、面向消费升级的小众精品、依托核心资源的旺季名品,通过产品创新增加营业收入;推动业务向专属定制、圈层定向等倾斜,组织旅游摄影群、旅游登山群、艺术观赏群等特定客户社群,凸显精良“小规模”,提高接待服务质量。三是突出周末短时度假。加紧设计出新的“周末短时度假”旅游线路,针对特定消费客群进行市场开发,如“亲子游”“家庭游”“闺蜜游”“情侣游”等,以满足疫后市场之需。

(二)完善一组运营模式。对于旅行社和线上OTA,建议指导制定灵活的产品“预定、退票、改签”规则,做好年末或明年游客快速反弹的准备,增强风险意识,在日常运营降本增效。针对影院,建议开放影片密钥,仅关闭二级风险及以上区域影院,影院也务必有序做好影片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对于景区、博物馆、酒店等接待场所,建议继续排查经营风险,比如:巴人博物馆应开展排危修缮改造并尽快开馆;动物园应加强卫生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治。同时,为迎接开业、“五一”、“暑假”、“十一”等制定专门营销策划方案,通过智慧化、数字化手段转变内容呈现方式。

(三)整合一群企业资源。一是抱团自救。发动文旅行业协会、产业商会成立互助组织,从协调业主减租免租、发动工会安抚员工、社区组织特困救助等给予企业报团取暖的支持。指导企业积极开展自生自救,在创新发展、优化产品供给、深化服务内容方式等方面推进变革。二是结构重组。部分优质文旅项目或小微文旅企业(综合实力不强、资金链较为紧张)将面临严峻考验。为应对生存危机,可能会有出售部分优质资产的意愿。对于整体实力较强、资金相对宽松的大型企业而言,有实力、有意愿以较低成本并购获得优质资产,优化企业布局。

(四)抓住数字文旅融合机遇。疫情显著拖累春节线下消费的同时,对数字科技催生的智慧文旅形成明显利好。一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开拓文旅产业新收入渠道,大力扶持瀚渝数字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网络视听项目,提高企业多渠道变现能力;以王者荣耀大年三十收入20亿创纪录为鉴,扶持一批动漫游戏企业开拓壮大,提高游戏研发创新能力。二是“数字+体验内容创造”。基于线上文娱服务平台,设置VR/AR等场景体验类项目;结合城市建成区的都市旅游、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制高点,不大拆大建,打造国际AR艺术大街。三是“新媒体+创新营销”。重点发挥“双微一抖”在文旅宣传营销方面的重要性,始终占据舆论主导权;以智慧文旅引领“黄桷坪新年艺术节”“开放的六月•川美创谷艺术游”等活动创新,通过故事营销、体验营销等手段形成引爆点。

(五)推进大健康文旅。受疫情影响,与身心健康相关的文旅活动将备受青睐。一是“文旅+康养”。以中梁山、大溪河、梁滩河,以及规划中的映山湖、映月湖等自然资源和乡村风光为依托,结合温泉、运动、休闲、度假旅游主题,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康养度假产业。二是“文旅+研学”:围绕抗战兵工旧址博物馆群,构建独居魅力的文博旅游体系。以重庆动物园、乡村文化乐园、周贡植故居等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研学文旅产业群,将研学旅行纳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推出形式多样的夏(冬)令营、训练营、亲子游等教育旅游项目。

(六)文旅赋能夜间经济。尽管本次疫情会给实体商家、中小商家带来巨大影响,但危机过后,很可能迎来报复性的消费增长,以文旅赋能夜间经济将是极大的“风口”。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夜间经济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对市场主体在税费、准入等方面给予减免,争创国家或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二是做好统筹规划。围绕九龙门等网红景点,推动文化、旅游、商贸、餐饮、科技融合共生,重点打造时尚、炫酷、互动性强、浸入式的夜间休闲消费项目和产品。例如利用众多的博物馆打造“博物馆奇妙夜”、以城上音乐剧艺术中心为依托编排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原创剧目、引进密室游戏等沉浸式游戏项目,开发华岩寺夜游荷灯节、九龙商圈带货网红直播大赛等。三是做好服务管理。鼓励重点街区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积极扶持24小时经营的消费业态,全方位推介夜间消费品牌,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平安的夜间消费环境。

(七)都市乡村旅游更新换代。此次疫情使短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民宿行业受损,但长期来看,市场反响将更加迫切,基础条件也将更加扎实。一是以真武宫村、西池田园度假区、清栖谷等现有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为基础,重点打造连片经营,开发乡村观光系列产品、乡村度假系列产品、乡村体验系列产品。二是加快建设中梁山风景区、铜罐驿大英雄湾美丽乡村、陶家恒大文旅项目、西彭马鞍山等精品项目,尽早为文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拓展新业务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