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深化数字医保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医保无感智付”医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重大部署,九龙坡区坚持以数字赋能医保高质量发展,以打造就医结算“无感”、服务过程“无感”、权益保障“有感”的“无感智付”场景为引领,探索形成从看病就诊、结算支付到基金监管的全链条“无感智付”新模式,建成全国首个“医保无感智付”医院。
一、创新医保就医结算机制,实现就医全流程“无感支付”
为解决传统线下就医结算流程复杂、排队候诊时间长、医院交叉感染风险大等问题,创新医保结算“无感支付”,实现就医全流程不排队、不带卡、全自动。一是构建标准化“无感就医”流程。建立“无感支付”多跨场景清单和《流程拆解图》,与“智慧医院”相融合,压缩就医流程。就医流程从原来的入院、排队挂号、候诊、诊疗、缴费等11个环节,缩短为在家线上挂号、诊疗、诊间“无感支付”、治疗“无感核身”、药品送药上门4个环节。二是推行预约挂号“移动付”。改变医保“线下就医+线下支付”支付方式,打通线上“医保移动支付”和线下就诊流程,通过重庆医保APP、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小程序,患者在家完成线上预约挂号缴费,到院后直接去医生诊室就诊,免去排队挂号、诊室候诊等环节。试点以来,医保“移动支付”累计达2.28万人次,涉及医保基金482.75万元。三是开展诊间就诊“刷脸付”。医生开具检查检验或治疗单、药品处方签后,参保患者在医生诊室可通过智慧医保自助服务终端,完成挂号建档、签到就诊、检查预约、报告查询、医保结算,免去人工收费窗口排队缴费、检查检验或治疗室取号等环节。目前,累计31.55万人次享受“刷脸支付”服务。四是探索送药上门“掌上付”。将“医保移动支付”与“互联网+医疗”紧密结合,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慢病患者线上问诊、复诊开方、医保线上支付、药品配送到家,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医药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送药上门580人次,涉及医保基金17.8万余元。
二、构建便民就医服务体系,实现就医全流程“无感服务”
探索开展“医保支付找人”、“信用就医”、“一码付”等创新应用服务,推动医保就医服务从“人找服务”转向“服务找人”。一是推动“医保支付找人”服务。就诊医生开具处方签或检查检验、治疗单后,系统自动生成待缴费订单,通过参保患者手机端推送待支付链接,患者点击链接即可线上完成医保支付,目前已推送待支付提醒1820条。二是提供“一老一小”便捷就医服务。为有效解决“一老一小”就医不便问题,落地“医保亲情账户”、“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智慧医保创新成果。参保人通过绑定“医保亲情账户”,即可用自己手机帮助家人获取医保电子凭证,进行线上医保结算;通过“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患者就医后无需支付现金,自动扣取家人医保个人账户。三是探索开展“信用就医”服务。为缓解困难群众就医资金压力,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根据参保患者医保基金监管信用等级,授予信用就医额度,打造“先诊疗、后付费”的信用就医模式,实现患者、医疗机构和金融机构多方共赢,减轻患者就诊负担。目前,已有118人次体验信用就医服务,涉及金额13.5万余元。四是开展医保自费“一码付”。通过“一码付”功能,实现患者“一次展码、一次结算”,免去患者展示“医保码”完成医保结算后,再次打开第三方软件展示付款码进行自费费用结算。
三、建立基金实时监管机制,实现就医全过程“无感监管”
针对医保基金监管不够及时、药品监管手段不够等问题,创新医保基金监管机制,推动多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就医全流程“无感监管”,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一是多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多跨部门业务协同。打破医保数据“信息孤岛”,与卫健委、市人社局、民政局、商保机构、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老干部局等部门定期交换数据,协同开展医保基金监管,有效杜绝“虚假就医”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引入智慧医保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就医人员身份“无感核验”。充分利用智慧医保自助服务终端,对患者预约挂号、入院登记、签到就诊、检查检验治疗、医保结算、打印报告等就医全流程进行“无感刷脸核身”,患者无需出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有效杜绝“冒名就医”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搭建基金智能监控平台,实现重大就医场景“实时监管”。建立医保基金智能监管系统,通过智慧医保自助服务终端采集患者血液透析、康复理疗、大型检验检查等治疗过程的实时数据,与医保结算数据对比分析,筛出“虚构医疗”等违规疑点,实现基金监管从人工抽检到智能实时监管。目前已累计核验5.34万余人次,筛出疑点违规数据1.14万余条。四是建立药品实时监管系统,实现国家谈判药品“智能追溯”。为避免特病患者虚开抗肿瘤药等国家谈判药品,二次销售药品套取医保基金,建立药品实时监管系统,以“定机构、定医师、可追溯”为原则,设置用药审核监管规则,启动“电子哨兵”功能,实时进行购药疑点预警,实现药品“智能追溯”。截至目前已智能追溯42人次,及时阻止医保基金损失1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