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九龙坡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第015号的复函
刘治文、陈静委员:
你们在政协重庆市九龙坡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提案第015号)已收悉,感谢两位委员对教育的关心和关注。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的工作情况
(一)打造强力师资队伍。在师资培训方面,我区陆续开展了国家级和市级心理健康专项培训:和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合作,连续开展了10期共计580人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和北师大心理学部合作,连续开展了4期300多人的心理健康和家校共育教师专题培训;组织200多名骨干教师赴北京、成都、宁波等地学习交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管理和教育队伍,大量心理健康骨干份子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与考试,取得国家认证资格。目前,全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6名,兼职教师1133名。区教委积极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全区心理健康种子教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以讲座、集体备课、展示课等形式展开培训,不断提升心理教师的实操技能。
(二)指导学校提炼和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亮点和特色。遵循“全面推进、注重效果、重点突破、树立典型”的工作思路,指导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与经验。共和小学“七室一厅”指导中心、西彭二中的“金穗扬梦”开心农场、职教中心“心理辅导中心”、西彭一小“校园积极心理游戏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亮点与特色纷呈。共和小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田家炳中学被评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完善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课程研讨、优质课观摩、课例评比等形式促进课程研究,形成了具有我区地方特色的课程模式。同时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广播、班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及课堂渗透、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浓厚的心育氛围,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蟠龙小学王源源、实验二小钟莉、六十五中学赖辰叔、铁路小学冯承静四位老师参加在万盛小学举行的重庆市第一届中小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实务操作竞赛第二组的比赛分别获得第三名、第六名、第八名和第十名的成绩。
(四)用好第三方专业资源。我委依托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全民心理健康服务的契机,与重庆心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复学前完成了全区中小学师生近12万人次的心理健康普查测试,帮助全区中小学师生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完成3500多名学校领导干部和班主任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以此指导班主任老师针对学生心理状况,设计准备好开学第一堂“收心课”。截至目前,心海公司已经建立测评后台12万7千零4次,实际测评人数达近12万六千人次;开展线上讲座近15课时,受众老师近三千余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密不可分,要想保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效果,就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2020年是我区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全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全区中小学将继续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校办学理念、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专家和部分一线教师,将“爱心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使其更具针对性,更有时效性。
(三)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的落实。依托心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专业力量,通过讲座培训、座谈交流、“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能力培训和提升工作,做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团辅、个辅以及跟踪指导,通过优化全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能力和技能,提升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四)进一步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的心理辅导联动平台。积极配合区卫生健康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共同构建社会心理辅导联动平台,搭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心理辅导联动机制,通过家长讲堂、社区学校等多种方式,提高家长的意识和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和水平,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发展。
此复函已经熊孝良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你们填写在《答复函回执》上寄给我们,帮助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