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DeepSeek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政协重庆市九龙坡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答复函

日期:2022-05-07

邝家瑞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九龙坡全域旅游的建议》(第190号提案)收悉,经与区商务委、区交通局、征创公司、九龙半岛开发建设公司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2019年6月19日,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提出“五五部署”发展战略,打造全域旅游超级版作为“五个升级工程”之一,标志着我区全域旅游工作正式进入发展新阶段。2021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九龙坡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按照我区 “三高三宜三率先”宏伟愿景,大力落实“12345”发展思路,推动九龙坡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艺术魅力区。

一、战略谋划,编制文旅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1月启动《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送审稿)》编制工作,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呼应市级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围绕《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显著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有关要求,落实九龙坡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全面对接“四轮驱动”“五区目标”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科学之城、人文之城。历时近16个月,目前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审议,待印发。

二、多元集群,建设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一)培育优质文旅市场主体

一是聚力文旅产业建设,产业支柱地位凸显。全区文旅企业6557家,9大文化产业门类齐全,其中规上文化企业47家。拥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获评国家级、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各1个;3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个市级乡村文化乐园,2个重庆市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1个市级旅游休闲街区。二是着力文旅项目引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五洲世纪文化创意中心主体封顶,将打造国内最大单体书店。九龙意库项目成功开园。成功引进大行道动漫产业园、博鳌文创院川渝分院、BOMA中国西南中心等项目。下一步将招大引强,精心梳理、包装文旅产业项目,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文旅经营和投资企业,引进外资和技术创造整合文旅要素,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繁荣一方”的带动效应。三是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目前为重点企业兑现“一企一策”扶持资金1400余万元,帮助企业兑现纾困政策资金1300余万元,落实企业稳增长奖励资金93万元,争取上级扶持企业资金近400万元,受益市场主体上百家。扶持五洲世纪文化创意中心、城上音乐剧艺术中心、“旅游+”电商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1400余万元。

(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旅游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生态资源保护良好、旅游市场有序发展,为游客创造了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高质量旅游环境。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进重庆动物园、建川博物馆等4A级景区,以及劲力酒店、南方花园酒店等星级酒店提档升级。启动166舰主题公园(暂拟名)4A级景区和周贡植故居3A级景区创建工作。搭建智慧旅游体系,3A级以上景区和开放运行的文博单位客流量数据全部接入重庆市智慧文旅广电云系统。对景区内监控系统、分时预约、电子票务等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升级,全面实现全区旅游景区重点区域实时监控、5G信号全覆盖。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图书馆、区文化馆保持国家一级馆。全区镇街、村社166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免费开放率双100%。开展“幸福文化微课堂”“全民艺术普及”等免费开放服务,年服务人次超40万。2021年已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个,乡情陈列馆6个;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全面覆盖;组建全市首支文旅志愿者队伍,开展文化旅游志愿服务600余人次。三是打造九龙坡区餐饮美食名片。在巴国城、直港大道等中华美食街,黄桷坪、南方花园等市级特色夜市基础上,2020年打造了彩云街市、蟠龙荟、花半里三条区级美食街区,2021年我区彩云街市美食街成功获评市级美食街。今年已将蟠龙荟美食街申报市级美食街,拟将彩云街市美食街打造为中华美食街,还将继续培育打造有特色、有文化、有影响力的特色区级美食街区。努力助推九龙半岛餐饮提档升级,积极引进知名品牌餐饮企业、钻级酒家、老字号等有影响力的餐饮企业;鼓励餐饮企业融入重庆美食文化和黄桷坪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场景式、沉浸式餐饮消费店。四是资源整合“串点成线”。2022年1月1日D299路“乐游九龙”观光巴士环线正式运营,该线路串联黄桷坪涂鸦街、九龙滩广场、建川博物馆等景点,形成“重庆动物园—长江灯塔—黄桷坪涂鸦艺术街—龙凤寺—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九龙滩广场—重庆建川博物馆—万象城—陶行知纪念馆—杨家坪步行街—重庆动物园”观光环线。五是市场监管稳定有序。2021年办结行政审批546件,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100%,实现“办理0跑动,立等可取证”。处理旅游投诉纠纷154起,满意率100%。扎实开展“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年均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00余家次。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完善常态化监管举措,实现全区文旅系统疫情“零感染”,安全“零事故”。设立服务质量评价二维码,辖区质量等级单位、旅行社向游客公示二维码,接受游客监督。

三、特色鲜明,营造独有的地标IP

(一)以艺术为标志,推进九龙美术半岛建设

一是加强与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合作。2021年12月7日完成了区政府与市美协《合作协议》签署。目前,市美协正在积极筹办国家级“全国新文艺群体美术作品展”。随着市美协的入驻,将引入艺术展览活动、艺术机构、文艺组织等进入美术半岛,以美术事业发展升级文化产业,为文化产品消费和文化旅游发展赋能。二是持续推进与川美校地系列合作。打造“黄漂”品牌效应,丰富文旅资源,委托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具体承办“黄漂奖获奖作品展”。第三届“黄漂奖获奖作品展”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增加打卡人流量。推进四川美术学院第一实验中学挂牌招生,城市美育学院启动建设。三是打造重庆艺术文旅新地标。目前已完成中岛艺路美术艺术项目整体打造,北接杨家坪商圈,南接涂鸦街,主要包括新建平台、新建步道、艺术岩壁、艺术铺装、观景挑台、江岸灯塔等工程。拟将中岛艺路美术艺术项目打造为灯塔艺术中心,目前正在招专业运营团队梳理具体运营方案。提档升级501、102艺术基地,引入网红民宿、品牌书吧、咖啡厅等产业促进黄桷坪社区活化,进一步留住游客,为半岛文化旅游建设赋能。

(二)以生态为基底,展现靓丽山水风景

聚焦长江岸线和中梁山两大主轴,依托华岩湖、彩云湖、跳蹬河、大溪河等生态环境资源,突出“华岩禅林”“大城中梁”“英雄故里”“中国铝都”等文旅名片,以“两江四岸”整治提升、中梁山花博园、大英雄湾村等项目为示范,以真武宫村、西池、清栖谷等精品田园项目为点缀,连线连片开发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系列产品。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有机结合,推动农工商文体旅融合发展。

(三)以文博为亮点,彰显厚重人文魅力

传承弘扬九龙坡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研究挖掘巴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留住城市文化的根和魂。一是加大非遗及文博保护发展力度。我区现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区级6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区级56名。已建成博物馆(含纪念馆、陈列馆、陈列室)12座,共计藏品42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8件,二级文物、三级文物365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国保1处,市级5处,区级6处。二是实现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创造性转化成果。借鉴“故宫文创”的经验模式,探索“九龙文创”,联合三峡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沉香博物馆、周君记、三耳火锅等数十家机构、企业,研发生产沉香、札记、火锅底料、草木染等上千种带有区域文化符号文旅产品。三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博大区。十三五期间,九龙坡冬笋坝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出土文物460余件/套,是重庆地区近10年最重要的巴文化考古。为强化考古成果保护利用,委托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实施384件/套出土文物修复,已完成修复60余件。2022年1月28日《巴风烈烈——冬笋坝巴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巴人博物馆正式开展,对外免费开放。启动重庆巴人博物馆整体修缮工作,包括展厅展览陈列改陈、排危修缮改造、安全消防等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等工程,拟以建设国家三级馆为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博物馆。以独有的“166舰”为起点,由重庆建川博物馆向相关部门申请更多退役军舰、潜艇、舰载机等实物,逐步扩大规模。聚力打造巴人遗址公园、抗战兵工旧址博物馆群,海疆博物馆及166舰陈列展等一批引领风尚的文博地标。

四、精心策划,创新赋能的宣传营销

一是拓展宣传渠道,提高传播力。开通文旅抖音和微信视频账号,制作传播高品质、多语种视频资源。提升宣传层次,借助国际性、国家级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九龙坡接轨国际、走向世界。二是策划“高品质”节会,提升影响力。持续办好长江文化艺术周、黄桷坪新年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开幕式及各项子活动均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打造多样化的艺术盛会。2021年第十三届黄桷坪新年艺术节暨首届新龙文化艺术节开展开幕式和9项子活动,将成渝双城经济圈新龙CP协作、川美八十周年艺术底蕴、建设重庆美术公园以及服务九龙新商圈融为一体,开创具有协同心、合作情的艺术节,赋予节会新高度、新风格。开展全网新营销,重庆日报、华龙网、今日头条、知乎、优酷等5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竞相报道,总浏览量超5000万,创历年新高。2021年长江文化艺术周采用“政府搭台、市场主导”的方式,开展1场主题开幕式、5场“艺术+”多主题探讨的主题峰会、3场电影及音乐会、2场沙龙、3次实地调研、100场“艺术+”共创活动、惠民消费季等丰富活动,采用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上游新闻等5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竞相报道,微博相关话题量超4300万、抖音话题播放量超200万次、公众号和视频号原创发文43篇,直播平台观看和回放超120万人次,新媒体共创机构转载超200条,阅读总量超50万次。三是实现“全域化”旅游线路,展现九龙魅力。今年推出“畅游半岛•艺术文创之旅、都市沉浸•购物游乐之旅、听禅赏花•登山健身之旅、古镇新村•乡趣休闲之旅、智享未来•科技创新之旅、探奇访古•文博时空之旅、不忘初心•红色足迹之旅、奇趣益智•亲子研学之旅、康体养生•温泉美食之旅、城市记忆•工业发展之旅”十大特色主题游,涵盖全区51个景区景点,通过市场化运作、特色化打造,在全域融合的背景下实现串景成链、导览九龙,一城韵味、百里龙游。

此答复函已经区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赵玮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