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DeepSeek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九龙坡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6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5-30

汪泳委员:

您在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以数字化创新推进九龙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与传播的建议(第267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遗保护的当代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非遗要融入当代生活,使其可使用、可欣赏、可体验、可感悟、有共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紧跟当前数字信息化浪潮,运用数字技术不可或缺。有鉴于此,我委对您的真知灼见深表赞赏,以数字化创新推进非遗活化与传播意义重大,我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一、整合资源,夯实保护基础

充裕的资金,强大的人才队伍,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关键。

在资金争取上,我委积极争取国家级、市级资金。2022年,截至目前,已成功争取国家级非遗保护资金39万元,市级补助1.5万元,用于开展非遗数字档案系统打造、研究出版、宣传展示等。接下来,我委将在用好用足财政资金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投入资金,筹建区非遗保护协会,协同区内非遗保护单位及非政府组织力量,鼓励其广泛参与非遗保护,“认领”非遗创新孵化项目,加大非遗产品的市场流通活力。

在人才队伍打造上,组建文化专家库,联动四川美术学院、民间艺术家协会、工艺美术协会等,聘请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等专家,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为我区非遗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深入研究文化保护和利用中的新问题。

二、塑造品牌,做靓“九龙非遗”IP

采用“整体打造,逐步出彩”战略,策划“九龙非遗”品牌,彰显九龙文化魅力。集中推出和宣传以蜀绣、剪纸、漆器、木雕等为代表的传统美术品牌,以楹联为代表的民俗类品牌,以金钱板为代表的曲艺品牌,以太极拳、八卦掌、意拳等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品牌,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周君记火锅、刘一手火锅、黄花园酱油、陶然居等为代表的传统饮食品牌,以武医合璧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类品牌等,构建非遗品牌的支撑体系。同时,以九龙楹联、九龙坡剪纸、九龙沉香、九龙武术、九龙美食等重点品牌为典型个案,根据非遗项目特色,定制式规划发展路径,制造热点与燃点,打造“九龙坡非遗”IP。力求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2022年,我区非遗已获央视二套、13套主题报道,并在线推出“我身边的非遗技艺”系列微视频宣传等,获得良好社会效应。目前,由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市工艺美术协会筹办的“首届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也在有序推进中,拟于6月初开展。

三、强化非遗+,提升活化格局

一是构建“非遗+旅游项目”。以“非遗+景点”“非遗+民宿”“非遗+研学”“非遗+演艺”“非遗+节庆”等方式助推非遗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将非遗保护与中梁山景区、恒大农文旅项目等区级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将非遗和吃、住、行、游、购、娱各种要素有机融合,打造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体验店、传承教育基地、展销基地等。将非遗保护与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传统民俗节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惠民消费季、长江文化艺术周等市区级文旅节会结合,持续开展非遗展示和交流活动,提高影响力。

二是创新“非遗+旅游商品”。深挖九龙坡区非遗资源,助推旅游企业等主体与非遗传承人开展跨界合作,充分植入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当代艺术等特色文化基因,进行周边产品研发,创新一批九龙坡区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并在区内旅游景区、大型节会和展会等进行展销,以旅游的形式展现九龙坡区非遗特色,以非遗拉动旅游消费。

三是打造“非遗+新媒体”模式。因地制宜建设集非遗展示、交流、传播、教育、文化娱乐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包含全息投影、数字沙盘、幻影成像、人体感应互动视频应用展示等数字多媒体辅助展览的区级综合性活态展厅,丰富非遗呈现方式。利用新媒体打通“最后一公里”,推进数字化保护工程,完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最美非遗“云展厅”;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抖音、快手等视频社区平台,使用网络直播带货等热门推广方式,让非遗第一时间走进公众,走进生活。

此答复函已经区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赵玮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