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九龙坡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97号提案的复函
甘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美育打造成为九龙坡社区核心文化的建议》(第197号提案)收悉,经与区住房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局、九龙半岛公司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美育发展基本情况
我区建有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文管所(巴人博物馆)以及13个镇街、154个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向群众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全民艺术普及和全民阅读服务。同时,依托九龙半岛开发和两江四岸打造工程,升级改造和建成了九龙滨江商业外街步道改造、海疆博物馆、重庆沿江国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长约3.4公里的滨江漫行步道等,大力支持五洲世纪、春声艺教、钟书阁、京渝文创园、九龙意库、黄淋艺术研究院等社会文化企业发展,文化艺术和美育发展基础坚实牢固。
二、美育发展的路径与举措
一是借九龙半岛开发东风,筑锦巢引金凤,形成艺术“虹吸”效应。九龙半岛作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将打造一个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为一体、市民广泛参与的、无边界的美术公园。规划中的重庆美术公园涵盖九龙半岛文化艺术会馆、书院、画苑、美术馆群、博物馆群、生态型亲水公园等重大文化艺术设施,以四川美术学院为核心,串联九龙半岛美术馆、博物馆群等重大公共设施和102、501艺术基地等,打造具有国际范、艺术味、烟火气、产业化的诗意栖居生活范本和绿色智慧山水之城名片,以九龙坡区美育龙头片区之资带领九龙坡全区域全民艺术发展。
二是以城市更新工程为推手,融特色改风貌,打造九龙艺术街区。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品位,我区将高质量城市管理与社区美育文化相结合,整体谋划,统筹景观打造、设施提质、城市管理等各环节,系统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形成以通透整洁为基础,立体绿化为特色,艺术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整体城市面貌,以此推动九龙坡区特有的美术艺术、历史文化等核心内涵在城市品质整体提升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在城市管理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逐步加大对文化嵌入、文化传播的重视程度。挖掘九龙坡独有的工业、抗战、佛教等文化旅游资源,并将文化融入杨家坪商圈、建川博物馆、华岩寺、黄桷坪涂鸦艺术街等商圈、景点坡坎崖整治,提升城市文化艺术品位。建成跳磴河文化长廊,采用艺术化雕塑,集中展现了跳磴河沿岸7个重要工业企业变迁,同时历数了沿线涌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打造杨九路工业艺术休闲街和铁马工业文化墙,通过火车头、坦克等雕塑,以及绘画艺术展示工业城市的历史和风采。中梁山隧道扩容段坡地绿化景观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示“成渝古驿道”“成渝城市群”“成渝高速路”文化脉络。行知园、勤耕园、陶艺园结合周边学校、社区历史,展示新二十四孝、建设记忆、陶行知、劳动、陶艺文化。杨家坪环道堡坎绿化与旁边文化长廊遥相呼应,鹅公岩桥墩立体景观与重庆建川博物馆、抗战兵工旧址公园完美融合,成为一张新的旅游名片。今后,我区还将继续通过文化景墙、景观小品等形式挖掘展示九龙坡区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在特色街区打造方面,我区结合地域特色,升级打造石桥铺商圈,建设电子竞技体育街区。依托四川美术学院资源,培育黄桷坪艺术园区、京渝文创园、501基地等文创基地,运营重庆电影创客小镇、重庆版权超市,集体验式智慧实体书店、智慧博物馆、文化艺术公园等一体的五洲世纪文化创意中心开幕在即。同时我区结合“五长制+网格化”“门前三包”工作,打造示范街道,其中包含万象大道、彩虹路、邮电支路、石杨路、火炬一路等市级示范道路,提升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抓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引流量博关注,文化艺术还看九龙。近年来,为发展美育工作,我委依托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京渝文创园、501艺术基地、102艺术基地等高品质艺术阵地,与五洲世纪集团、春声艺教集团、黄淋艺术研究院等优质社会组织(企业)共建共享,相继组织开展了历届黄桷坪新年艺术节、“开放的六月”川美创谷艺术节、新年艺术巡游和集市等一系列艺术节会;承办了首届长江文化艺术周和“艺术+文旅融合”“艺术+城市更新”“艺术+乡村振兴”“艺术+教育创新”“艺术+可持续未来”主题峰会,活动丰富,影响广大,九龙坡区文化艺术事业正在飞速发展。同时,打造了“你阅读·我买单”“百姓点单”“西郊沙龙”“放歌杨家坪”“炫彩九龙门”“送演出进基层”“幸福文化微课堂”“文艺慕课”等面向基层群众的服务品牌以及九龙楹联、书画渝州、书香华岩、人和讲堂、铝都文苑、建设诗社、汉韵陶家、铜声汇响、翰墨中梁山等“一镇(街道)一品”“一村(社区)一品”,通过活动将零散分布于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串联成“家门口的艺术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统筹。完善工作机制,打造社区美育文化品牌,增强各方参与性和积极性,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文化共育新途径。通过梳理筛选,将原本凌乱分散的文化品牌和活动分门别类,有机融合,塑造“全区大品牌、镇街特色品牌、村社联合品牌”的模式,下好文化一盘棋。
二是加强基层美育社区模板打造。首先在九龙半岛范围内选择1—2个社区作为美育社区样本,以九龙美术艺术社区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探索文化社区标准化加上建设路径,让社区共建、市民参与、社会关注。同时,多途径多举措让美育文化惠及更多居民,让社区居民成为美育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享受者,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形成文化共育新方式。
三是加深成渝两地文化建设互融。充分发挥成渝一体化发展作用,助推成渝两地居民精神向往、生活共融。学习借鉴成都网红文化社区打造模式,结合重庆山城地域风貌特征,发展出有重庆特色、九龙特点的文化社区。
答复函已经赵玮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