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区县动态

潮涌九龙 新城向新 | 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日期: 2025-05-23

在重庆西部,一场绿色变革正悄然上演。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正以其坚定的步伐,迈向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征程。当前,九龙新城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大美城乡建设、聚力生态智治提升等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大力推进“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新城园区作为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的主战场,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传统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2024年,园区内199家规上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铝基新材料与智能网联商用车产业链完备,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60亿元,同比增长3.6%;工业总投资80.4亿元,同比增长28.8%。然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园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 

对此,九龙新城园区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打造零碳园区。亮眼的绿色成绩单见证转型成效。据统计,近三年园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41%,相关经验更是入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优秀案例及重庆市绿色低碳案例,成为重庆市工业绿色转型的标杆。

多试点优势为园区绿色发展筑牢根基。作为重庆市唯一入选首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第一批重庆市近零碳园区“双试点”的产业园区,九龙新城园区借助试点契机,大力推动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为低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国示范性铝产业优势为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园区形成了全国典型的闭环式铝产业链,涵盖电解铝、型材、精深加工到再生回收等各个环节。拥有中铝高端制造、西南铝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世界领先的冷热连轧生产线,依托“四大国宝”级装备,实现了航空航天材料的自主可控。这种完备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实力,为园区在铝产业减污降碳方面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坚实保障。

国际交通枢纽优势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的核心区,园区全力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成科学城唯一出海口黄磏港及保税仓库,依托黄磏港枢纽构建“四向”国际物流网,并推进“三国三园”(中泰老)合作,深化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这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交流,更为园区引入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通过推动交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交通、产业、能源协同降碳,探索出一条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特色道路。”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了解到,园区通过统筹部署交通新基建,建设换电站、充电站、综合能源站等多能互补的基建网络。在园区主要出入口建成重卡充换电站,主要干支路布局47座全液冷超充站及2个含V2G和光储充的超充站,主要物流集中区布局6座综合能源站,带动交通领域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在积极探索产业低碳化的同时,九龙新城园区西区通过引进新能源等产业,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例如,通过项目招引引进世界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国博世,正是九龙坡区以精准招商促进“西部氢谷”氢能产业集聚的重要一环。全区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加强氢产业创新发展,助力构建低碳交通未来。

2025年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公布,九龙新城园区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家产业园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 


大美城乡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当前,九龙坡区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为重点的新一轮开发建设格局已全面拉开,在推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建设中,大力改善九龙新城的人居环境,努力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新城的风貌变化。 

在九龙新城,一批大美林荫道、大美街区正加速打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大溪河全域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深化,奋力绘就“伴城伴乡”城乡融合新图景。漫步在九龙新城的街头巷尾,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眼前是整洁的街道、美观的建筑……

 而在农村地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换上新瓦片后,看起来更安逸了,环境干净多了,住得也更舒心了。”西彭镇长安村20社,谢照木家的房子换了新瓦,重新弄了屋檐,墙面也重新粉刷了,绿树掩映中的房子,焕然一新。记者了解到,跟谢照木家一样,全村180多户被纳入长安村房屋风貌整治项目。该项目不仅是提高村庄颜值,还对有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了修补,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陶家镇文峰村,沿着平坦的村路前行,一栋栋整洁干净的村居小院错落有致,大片的草莓地映入眼帘,香甜的花香和果香飘来。远处,村民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鸭子不时在水面嬉戏,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除了村落变美,九龙坡区的数字乡村建设也为大美九龙坡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铜罐驿镇英雄湾村的智慧农业公园依托九龙坡区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建立铜罐驿镇英雄湾村数字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计划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公园的管理、服务、营销和运营等各个环节,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提供一体化的吃、住、行、游、乐、购服务,培育认养农业和农耕研学等新业态。

西彭镇花果山鹰嘴桃种植基地同样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果园,气候、土壤、作物生长等数据都记录在村委会的智慧监控系统上。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赋能,还催动了乡村旅游、电商等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为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生态智治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九龙坡区注重科技赋能,提升生态智治水平。2024年,九龙坡区入选全国生态环境智慧执法试点、全国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成为全国唯一的“双试点”单位。

记者了解到,九龙坡区打造的“数字生态大脑”,汇集大气、水、声等生态环境实时监测数据,引入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化粪池智管机器人、智能算法、AI视频监控等设施及先进技术,初步建成全域感知的“数字生态大脑”,全面提升生态治理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当前,“数字生态大脑”实现了与三级治理中心、基层智治中心贯通运行。接入三级治理中心后,根据前端感知设备阈值预警、感知触发,通过构建“感知预警—决策指挥—监督评价—复盘改进”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依托三级治理中心智能预案,实现“露天焚烧事件”等13个高频环境监管事件的区级部门协同及区、镇街治理中心两级联动,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通过数字化手段,高黏性聚合公众参与,激发共建共享生态文化。例如,在“活性炭监管”领域创新建立可视化、可溯化数字台账,引入企业自主填报机制,对200余家企业活性炭采购、更换、处置全流程线上管理,实现基层人员从“上门核查”变为“数据核查”,监管方式从“人工统计”升级为“智能预警”,数据采集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填报”的三大转变。目前,九龙坡区活性炭监管企业的自主填报率已达95%以上,基层工作量大幅减少,数据流转效率显著提升。在重点入河排口实施“一口一码”数字化监管,公众发现水环境问题可扫码及时上报,预警事件通过“数字生态大脑”和三级治理中心自动分拨处置,有效避免突发环境事件,让公众成为生态治理的“监督员”和“参与者”。 

此外,在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过程中,全区紧扣“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大美九龙坡建设,围绕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提级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其中西部片区以“工业、扬尘、交通、生活”污染源整治为重点,推动大气环境质量大幅改善;通过狠抓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升级换代隔离防护网4110米,高标准建设AI视频监控设备31套,智慧音柱11套,饮用水源地安全率保持100%,长江稳定保持Ⅱ类水质。   

如今的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正以绿色为底色,描绘着一幅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壮丽画卷。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九龙新城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守护好一方碧水蓝天;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九龙新城最动人的色彩、最显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