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拆而未安”过渡人员存量安置房首批集中签约启动 圆300余户安居梦
7月12日上午9点,华岩镇英诺双创社内,再度涌动着热烈氛围。随着首份签约确认书的郑重签署,九龙坡区“拆而未安”过渡人员存量安置房第一批集中签约正式启动。从7月5日选房时的“喜提新居”,到今日落笔签约的“尘埃落定”,300余户家庭的安居梦想,在高效与温情的服务中稳步走向圆满。
签约现场:从 “选房满意” 到 “落笔踏实” 的暖心延续
清晨8点30分,距离签约开始还有半小时,签约现场已是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工作人员将购房安置协议、住房安置接房单、政策解读手册整齐码放,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实时签约进度和号码,各个功能区的指示牌在灯光中清晰醒目。
“选房时就看中了巴国城聚福缘的房子,今天签约心里更踏实了!”华岩镇石堰村村民符洪静拿着签约材料,难掩激动地算起了“幸福账”:“我原本只有65平方米的安置面积,这次选房系数1.44,光赠送就多了三十几个平方米,最后选了116.12平方米的房子,多出来的十个平方米补的钱也很实惠。这房子采光好,配套全,小孩上学步行十分钟就到,一家四口住正好!”
现场,像符洪静这样的安置户络绎不绝。华岩镇石堰村工作人员蒋学会也在签约区来回忙碌,额头上的汗珠顺着口罩边缘滑落。“我们前期通过入户走访,早就摸清了大家的需求——有的想离学校近,有的看重交通方便,有的希望面积大些。”蒋学会抹了把汗笑道,“正因为精准匹配,不到两个月就有100多户从选房走到签约,今天现场还有村民跟我说‘你们比自家娃想得还周到’。”
签约现场一共分了四个组,每个组的窗口同步办理,平均每15分钟完成一户。据统计,7月12日和7月13日周末两天,已有132户家庭完成签约,现场此起彼伏的道谢声与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交织成最动人的旋律。
“从选房到签约,全程都透明!”华岩镇西站村的谭明英刚签完字,脸上笑开了花,“选房时就看中了万科西九的房子,今天确认细节,政策真是说到做到。”
专项行动:从“破局选房”到“履约落地”的民生逻辑
此次集中签约,是九龙坡区破解“拆而未安”难题的关键一步,背后是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破局方法论”。
长期以来,“城乡房源分割、中梁山东西壁垒”导致资源错配:一边是3000余名过渡群众等待安置,每年产生3000余万元过渡费;另一边是3365套存量安置房闲置,年缴物业费超500万元。为此,区委区政府以“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为思路,打出“破壁+激励”组合拳:打破城乡与地域限制,让城市、农村及中梁山东西房源“全域可选”;推出“面积奖励+现金补贴”双重政策——选房系数最高达3.87倍,按所选区域梯度奖励,西彭等中梁山以西房源现金奖励500元/平方米,既让群众得实惠,又激活“沉睡”资产。
7月5日至6日的选房活动已交出亮眼答卷:321户674人选定465套房源,建筑面积达34382.99平方米。而此次签约,正是将“选房成果”转化为“安居实效”的关键环节。
“选房靠公平,签约靠服务。”九龙城乡运营集团副总经理赵东介绍,签约延续了选房时的“阳光机制”:所有条款经公证处审核,签约进度实时公示;现场也有工作人员随时给有需要的居民解答疑惑确保“签约无忧”。
长远之效:从 “安居落地” 到 “幸福升级” 的持续接力
签约不是终点,而是安居的新起点。此次签约将持续至7月20日,覆盖首批全部选房家庭。后续,工作专班将同步推进接房、办证等流程,确保“签约即衔接,衔接即落地”。
更贴心的是,区商务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已协调20余家家居、家装企业入驻服务点,为签约家庭提供专属折扣。“从选房到装修,政府帮我们想到了前头。”刚签约的刘女士拿着家装优惠手册,算起了新家预算,“省下的钱刚好够买套新家具,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这场专项行动的意义,早已超越“安置”本身:它让过渡群众告别“漂泊”,每年减少3000余万元过渡费支出;让3365套闲置安置房“苏醒”,国有资产焕发活力;更以“干部跑腿换群众省心”的作风,凝聚起“为民办实事”的共识。
从选房时的“15小时攻坚”到签约时的“全流程护航”,九龙坡区用行动证明:破解民生难题,既要敢于打破壁垒的创新魄力,更要善做“后半篇文章”的务实担当。
随着首批签约完成,越来越多家庭将走进新家,在“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大美九龙坡的发展蓝图上,续写属于他们的幸福篇章。
记者:范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