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观察看变化 | 区城市管理局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推进城市管理日常维护降本增效
区城市管理局党委认真对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有关规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聚焦城市管理日常维护条块分割、标准不一、成本过高等问题,以自我革命精神转作风、强担当、破难题,创新“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管理日常维护工作机制,将分散在18个单位和镇街的城市管理相关维护职能集中移交区城市管理局,对全区城市管理日常维护区域统一公开招标,实现管护单位由100余家缩减至4家、管护面积新增480万平方米、财政投入城市运维费下降65.5%“两降一升”。
强化思想共识
秉持“节用为民”理念
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带头落实“三个第一”首学制度,每周专题学习党内法规,把学习贯彻《条例》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带动局领导班子、19个基层党组织、260名党员深刻领会《条例》修订的政治逻辑与实践导向,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价值观融入思想深处。
此外,区城市管理局助推区委召开2次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推进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跟进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通过体系化学习和清单化任务部署,全局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政治责任和价值导向,坚定了共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决心。
同时,还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过紧日子”与民生发展的关系,确保资金使用精准高效,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之处。
深入查摆问题
扎实开展“作风体检”
结合“四为”问题整治等工作,区城市管理局开展“作风体检”,对照相关问题清单,深入查找“大城难管”背后的作风问题。梳理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存在差距”“不习惯过紧日子”“改革攻坚劲头不足”等3方面问题,深挖部门协作不畅、服务群众不到位等5类作风积弊,并将“过紧日子”思想不够等问题纳入集中整治台账。
该局领导班子带队,依据“四下基层”制度,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收集到40余条建议,排查出13个风险点,切实从一线了解实情、查找症结。
靶向整改落实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区城市管理局坚持标本兼治,针对多头管理问题,开展“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管理日常维护改革,按照区委部署,将区交通运输委、区农业农村委及各镇街绿化、环卫、市政相关职能统一划转至区城市管理局,推动“一个口子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将全区划分4个标段进行统一公开招标,创新采用“综合单价+按实计价”模式,控制总费用“只降不增”,吸引107家优质企业充分竞争,总招标范围达3150万平方米,中标年度维护金额1.56亿元,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为保障人民利益,区城市管理局将480万平方米的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等环境死角纳入一体化服务范围,实现常态化维护。同时,借助“141”基层智治平台和“九龙城运通”等应用,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实现问题上报、分派、处置、反馈的智能化,推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在长效管理方面,区城市管理局建立了一体化改革运行工作机制,明确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统一管护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九龙坡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管理日常维护标准及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核算管护经费,将考核得分与企业费用拨付、履约评价挂钩,确保城市管理维护工作高质高效运行。
区城市管理局通过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在城市管理日常维护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城市现代化治理、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 范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