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一、编制背景及前期论证情况
九龙坡作为成渝“双城”“双核”相向发展“主通道”、重庆主城西扩“主阵地”、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主战场”,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十四五”区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方案>的通知》(九龙坡府办发〔2020〕124号)要求,根据职责范围编制了《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充分结合《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上位规划,立足我区实际情况科学谋划。《规划》多次征求专家学者、区级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经区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九龙坡区以节能减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协同严管、系统治理”“改革创新、全民共治”四项原则,实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生态屏障稳固、污染防治攻坚、环境安全保障、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建设”六大行动,促进“经济发展”“治理能效”“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十一章三十七节。《规划》分析了九龙坡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面临的压力和重要机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谋划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制定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关于规划目标。
一是主要目标。《规划》围绕我区“三高三宜三率先”目标愿景,重点在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主要目标上进行规划。到2025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环境质量稳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展望2035年,山清水秀美丽九龙坡基本建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远景目标。
二是主要指标。参照全市规划指标体系,共明确了17项指标,具体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森林覆盖率等6项核心指标,另外结合我区生态环境实际情况,设定包括生态保护修复、碳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范方面等11项核心指标外工作指标。
(二)关于重点任务。《规划》重点包括6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综合标准推动落后产能、僵尸企业退出,强化绿色生态价值转化驱动,充实生态环境专家智库,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和土地资源、水资源、固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逐渐形成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是强化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对全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升数据采集能力,持续强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推进能源结构源头上低碳化、清洁化转型,推动城市低碳建设和低碳消费转型。
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五水”统筹、系统治理,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早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常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建设用地严格管控、治理修复为着力点,以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利用和“无废”城市建设为侧重点,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为攻克点,改善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聚焦施工、交通、生活等噪声源,强化噪声污染防治,减少噪声投诉,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着力农村生态、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三大领域,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把乡村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四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严格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锚固生态空间,加快提升中梁山主城“绿肺”功能,加快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处处花香”。
五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统筹考虑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核与辐射等潜在生态环境风险要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防”“控”并重,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和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六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完善生态环境市场治理体系,加快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推进成渝、“六区”跨区共建共治,严格生态环境准入,提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能力,引导全民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良性互动、多元参与、多区联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三)关于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以实现规划目标、落实各项规划任务为导向,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立用好开放的、可更新的滚动项目储备库,通过大工程带动大治理。
(四)关于规划实施保障。从强化责任落实分解、政策协同和评估考核等3个方面提出要求,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和重点项目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