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
近日,九龙坡区政府印发了《重庆市九龙坡区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重庆市九龙坡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为便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知晓规划内容,对规划内容作出如下解读。
一、背景依据
妇女儿童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发展和妇女儿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促进妇女儿童发展、加强家庭建设等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我区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重庆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重庆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及《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结合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实际,区妇儿工委办牵头编制了《重庆市九龙坡区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
二、主要内容
《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作为规划期内区委、区政府对妇女儿童事业和妇女儿童工作的安排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制定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10年,自2021年至2030年。
问:《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答:《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均由发展基础、总体思路、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监测评估5个部分组成。发展基础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区妇女儿童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区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总体思路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分领域明确策略举措,设专栏部署重点工程、明确重点项目;组织实施主要从明确实施责任、强化规划衔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支持、增强实施能力、加强宣传研究、鼓励广泛参与等方面提出要求;监测评估主要从完善监测评估制度体系、开展妇女儿童发展统计监测、提升监测评估水平能力、加强监测评估成果运用等方面提出要求。
问:《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妇女发展规划》围绕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出了2021—2030年全区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聚焦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8个领域,提出45项主要量化指标。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内、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低于2%、女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50%左右、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70%左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女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提高等。
《儿童发展规划》围绕儿童优先发展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了2021—2030年全区儿童事业和儿童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聚焦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7个领域,提出34项主要量化指标。如新生儿死亡率低于1.5‰、婴儿死亡率低于2.5‰、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医疗床位数超过3.17张、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超过99%、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0%以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以上、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村)中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问:《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妇女发展规划》从8个领域提出了44项策略措施、8个重点工程、16个重点项目。提出要强化优质服务供给、保障教育权利平等、确保资源权利均等、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赋能家教家风建设、营造平等发展环境、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儿童发展规划》从7个领域提出了44项策略措施、7个重点工程、17个重点项目。提出要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多维立体保护机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普惠型福利体系、营造良好家教家风环境、推进儿童友好环境建设、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三、热点问题答疑
我区两个规划目标设置总体与市级规划保持一致,有部分定量指标高于市级。两个规划注重回应“一老一小”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
问:《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注重回应了哪些热点问题?
答:一是注重关爱困难妇女儿童,对贫困、残疾、留守、重病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各方面权利保障问题提出了针对措施,进一步织牢关爱保护网底。二是聚焦老龄化问题,健全居家与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享有更加优质的养老和照护服务。三是促进生育政策落实,提出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系列政策,包括为女性生育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严格落实产假,探索实施育儿假等举措。四是关注拐卖妇女儿童问题,提出要完善落实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为一体的反拐长效工作机制,帮助被拐妇女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五是推动家庭建设,倡导夫妻共同承担照料老人、教育子女、料理家务等家庭责任,强化家长监护主体责任,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安全、适宜家庭环境。六是加强儿童安全保护,提出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暴力伤害,加强对儿童食品、药品、用品、文化产品监管,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七是注重儿童友好环境建设,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提出积极推进理念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人文友好、服务友好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