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九龙坡区对接落实〈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相关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九龙坡区对接落实〈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相关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117

九龙坡区对接落实《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相关工作

任务分解方案

为对接落实《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涉及我区7个方面、36项重点任务,特制定本分工方案。

一、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

(一)建设高速铁路网。按照“五年全开工、十年全开通”要求,提速实施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速铁路网络,提速推进成渝中线、兰渝、渝西、渝郑、渝武、渝湘、渝贵、渝昆等高铁建设,加快建设铁路枢纽东环线和西环线,实现1小时到达成都、贵阳,3小时到达西安、武汉、长沙,6小时到达北京、上海、广州。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12公里。(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二)建设轨道交通网。坚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三铁融合”,构建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1小时通勤圈”,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深化实施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滚动推进第二、三、四期轨道项目建设,推动东中西部槽谷内部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构建“环射+纵横”融合的多层次城市轨道网络。有序建设城际铁路,积极推进璧山至铜梁线、大渡口跳蹬至江津线、主城至合川线等项目建设,高效利用国铁干线开行涪陵、合川、永川、长寿、綦江、荣昌、潼南连通中心城区的公交化列车。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力争达850公里,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以上。(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国资委)

(三)建设道路交通网。加快构建“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 加快实施渝黔、渝长、渝湘、渝遂、渝武等中心城区射线高速扩能改造,建设合川西环、永川至江津、南川至两江新区等高速联络线,增加四川、贵州方向的省际出口通道。推进国省道建设,加快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与中心城市之间路网联系,实施桥头堡城市西向工程,提速建设中心城区至长寿、涪陵、合川、永川、綦江等城市快速路,加快推进二级及以上公路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建设,重点推进金凤隧道、新燕尾山隧道、白居寺大桥、蔡家大桥等城市道路建设。开展“两江四岸”交通治理提升工程,提速推进中心城区“缓堵保畅”工程。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2400公里。(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国资委)

(四)建设航空枢纽网。加快建设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一批城市候机楼,规划建设重庆第二枢纽机场,研究万盛支线机场布局,开工建设潼南等通用机场。建设航空货运基地,发展基地航空,拓展客货中转业务。加密重点商务航线和直达航线,完善国际航线网络,提升机场国际链接功能。到2022年,年货运吞吐量、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45万吨、5000 万人次,开通国际航线110条以上。(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五)建设航运枢纽网。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建设“一干两支十线”叶脉型航道体系。规划建设沿江货运铁路,联动长江流域城市群构建综合性国际开放大通道。推动果园港、珞璜港、龙头港等港口分工协作、联动发展,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港口货物及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超1亿吨、410万标箱,市外货物占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比重达到45%以上。(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六)建设水利网。加强主城都市区水资源一体化统筹配置,持续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江河提水和渝西水资源配置、藻渡水库等工程为骨干,河库互济、片区互联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推动城市供水管网加快覆盖乡镇、农村,结合水源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同质、同价、同服务。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新增供水能力130万立方/日。(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国资委)

(七)建设能源网。积极实施“外电入渝”,推动疆电入渝、川电入渝、三峡电入渝,加快推进铜梁“Y”字型川渝特高压交流网架等输电通道建设,因地制宜布局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城镇配电网,多元保障主城都市区电力供应安全。进一步畅通北煤入渝通道,降低铁路运输价格。优化完善成品油储运设施布局,研究论证武汉至重庆沿江成品油管道,推进中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四环二射”市域输气管网和渝西天然气输气管网,稳定潼南磨溪等常规天然气田开发。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供电能力达到2900万千瓦,储气调峰能力达到27亿立方米,成品油年供应能力达到1100万吨。(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国资委)

(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建成国内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5G、千兆光纤、IPV6等基础网络建设,增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功能,提前规划部署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等未来网络设施。推进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落地应用,积极引进计算机整机、新型计算、云服务等项目,建设国内领先的西部计算中心。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重庆云平台、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两平台一中心”的城市智能中枢体系。打造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引进培育一批面向产业发展急需的转型支撑平台。实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争取和布局基础前沿研究平台和科教基础设施。加快搭建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试验验证平台。(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经济信息委)

(九)建设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依托市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高标准建设城市防洪和抗震等安全体系,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重点产业安全改造升级,强化对桥隧、地下管线等重要基础设施及高层建筑的加固改造,以及建设运营中的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连片建设,实施地下轨道交通、交通隧道、 人行过街通道、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打造平战结合、相互联通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二、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行动

(十)集群化发展支柱产业。深入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提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备产业、消费品、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将主城都市区打造成为成渝地区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地、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智能制造引领示范地。到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5%。(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卫生健康委)

(十一)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大数据智能化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陆国际会展名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社保局、区交通局)

(十二)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助力全市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万亿级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大数据发展局)

(十三)培育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着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打造全国智慧农业发展示范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

三、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十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聚焦科学主体“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突显科学主题,不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开放度和活跃度,全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科技局、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坡片区管委会)

(十五)壮大创新主体。加快聚集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强化高等学校的 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培育科技企业,引育新型研发平台,加快“双一流”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

(十六)优化创新生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壮大科技人才规模,加速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

四、实施改革攻坚行动

(十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主体期待和诉求为向导,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率先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电用水用气用网、财产登记、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等方面实现优化提升,持续推进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壮大民营经济,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民营企业产权市场体制机制,落实保护产权政策。用好用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类基金,积极支持民营市场主体“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 规改股”“股上市”。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严禁超标的查封和乱查封。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显著改善,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十八)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更多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优质资产,产业项目投资形成实体企业,民生项目投资形成消费潜力。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统筹平衡财政性资金供给,持续拓展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支持提前开展勘察设计招标、重大项目带方案招标,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模式新技术。深化“项目池+资金池+资源要素池”对接平衡机制,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资金保障制度。建立市、区成本分担和利益分 享机制,建立清晰规范 的基础设施投资事权清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主城都市区建设与运营,持续推进PPP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存量资金有效盘活。(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十九)推进农村土地及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合川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试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宅基地改革试点。高质量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合理的回报机制。在主城都市区扩面深化“三变”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三社”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95%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登记赋码。(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二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改革,持续开展生态地票试点,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市场体系。建立绿色信贷、债券贴息和风险补偿等管理机制。构建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管理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制度体系,包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五、实施高水平开放行动

(二十一)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建设,推进涪柳货运铁路前期工作和现有货运铁路改造,与沿线省区共建多式联运体系。拓展中欧班列(渝新欧)功能,全力稳定班列运行,优化运营机制,加快在沿线重要节点布局建设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国际邮件交换中心和海外仓。 释放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加快推进涪陵至朝天门段航道整治,实现渝甬铁海联运班列双向常态化开行。做实“渝满俄”班列,形成联动中蒙俄的国际开放新通道。加密国际客货航线,培育旗舰型客货运基地公司,增开洲际航线,加密重点国际客运航线班次,发展航空中转业务,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统筹推进重庆国际物流园、空港物流园、果园港物流基地和南彭贸易物流基地等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壮大通道经济。到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数年均增长10%左右。(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二十二)打造引领性开放平台。高标准实施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推动企业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取得进展,探索双方要素市场联通试点,加快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中新航空产业园,初步构建重庆与新加坡“哑铃型”互联互通航空网络。加快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结算便利化等领域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全面废止和修订与负面清单不符的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化“放管服”等改革系统集成和典型案例培育。探索建立适合主城都市区特点的账户体系,积极争取在自贸试验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行自由贸易港政策。加快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两江新区,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服务经济高地。高起点打造高新区、经开区升级版,统筹推进各类高新区、经开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一批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和国家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高效能拓展开放口岸,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深化中新关际合作,推动设立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持续做强口岸经济。到2022年,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累计签约金额超过500亿美元,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30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局)

(二十三)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围绕汽车、摩托车、五金、轻工、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化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总部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建设全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基地。打造西部进口高地,扩大优质消费品、优质服务、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进口,布局进口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西部)东盟商品、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举办“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巩固欧盟市场,提升日韩市场,稳定美国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商务机构、跨国公司、领事馆来渝设立机构,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推动招商引资提档升级,统筹区域招商政策,分区域和领域制定招商规划。筛选100家符合主城都市区发展需求的境外大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招商。实施央企、民企和外企入渝行动。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服务贸易总额达到300亿美元,主城都市区每年招商引资规模达到8000亿元,在渝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超过270家。(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商务委)

六、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

(二十四)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方向,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开展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推进“四山”保护提升,开展流域区域专项治理,打造绿色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

(二十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加快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构建体现都市特征和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主城都市区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三乡”人才培育工程,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乡村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抓好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促进农耕文化和美丽乡愁回归。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组织振兴,选优配强带头人,着力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到2022年,农村户用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40%以上,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分别达到53%和70%,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到10%(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委宣传部)

(二十六)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推动荣昌、潼南、大足、合川、铜梁、永川、璧山、江津和巴南全域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健全城乡人口迁徙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方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争取上升为全国性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在更大范围内释放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二十七)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实现务工经商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按“以供定增”方式引导主城都市区消化存量土地。支持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深化落实“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80%以上。(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二十八)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各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率先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完善小城镇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有序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鼓励发展以制造类、研发类产业为主体的“市郊镇”“园中镇”“镇中镇”等高品质特色小镇,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二十九)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行跨区域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和联合体模式,鼓励区内大医院与区县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全域达到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全域建成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教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七、实施公共服务提质扩容行动

(三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按城市规划和人口分布情况完善优化中小学设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整体提升办学质量。推动优质教育设施从中心城区向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支点城市和桥头堡城市延伸。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巩固在98%以上。(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教委)

(三十一)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推进三级医院质量内涵建设,统筹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专科群。鼓励向人口集中、诊疗需求突出的节点城市设置大型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办医院,开展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建设一批市级区域中心实验室,创建国家区域疾控中心实验室。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三级医院达到45家左右,新建2所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基本实现每个区至少有1所三级医疗机构。(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三十二)促进文化服务资源有效利用。大力推动音乐厅、非遗博物馆等十大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24小时城市书房。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红岩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加大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南川金佛山“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合川钓鱼城遗址、涪陵白鹤梁题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智慧博物馆建设。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680平方米。(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三十三)促进养老、家政、托育等服务多元化供给。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化、高品质养老机构,试点开展“居家服务包”制度,打造智慧养老大数据云平台。鼓励在主城都市区试点推动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推进普惠性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主城都市区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幼班。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养老服务床位达到10.5万张,公办幼儿园占比巩固在50%以上。(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民政局)

(三十四)促进就业创业服务提质增效。对主城都市区“4050”人员、农村建卡贫困户、贫困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积极盘活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等,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智能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就业创业政策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到2022年,主城都市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保持在35万人以上。(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三十五)加强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城市安全防控,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灾害事件预防处理联动机制。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实施高层建筑消防、道路交通、地下管线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增强城市综合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等攻坚行动。坚决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严重刑事犯罪,以及网络、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到2022年,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满意度稳定在70%以上,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对接落实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三十六)落实“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提速推进科学大道、科学谷、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产、学、研、商、居一体化发展的现代新城,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改革开放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对接落实责任单位:西彭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局、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发展改革委、有关镇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